精彩小说尽在博雅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乌纱定

第一章:疏离

发表时间: 2025-11-05
相机快门清脆的声音,仿佛为这场奢华的婚礼打着节拍。

林晓月半蹲在铺满玫瑰花瓣的红毯尽头,调整着焦距。

透过取景框,新娘脸上幸福的笑容、新郎眼中闪烁的泪光,以及满座宾客的祝福神情,都被她一一捕捉。

作为一名独立摄影师,她擅长在最恰当的时刻按下快门,将转瞬即逝的情感凝固成永恒。

“完美。”

她轻声自语,换了个角度,准备拍摄下一组照片。

婚礼在厦门最顶级的酒店宴会厅举行,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光芒,空气中弥漫着进口香槟和白色香薰蜡烛的芬芳。

宾客们衣着光鲜,谈笑风生,这是一场典型的闽南富商家庭的婚礼——排场十足,细节考究,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家族的体面与财富。

林晓月己经连续工作了五个小时。

她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趁着新人换装的间隙,终于有机会走到自助餐区拿了杯水。

她今天穿着一身简洁的黑色工装,与周围华丽的礼服格格不入,但这正是她喜欢的——隐身于镜头之后,做一个冷静的观察者。

“晓月!”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转身,看见男友张思睿端着香槟向她走来。

他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蓝色西装,头发精心打理过,显然己经融入了这场社交盛宴。

“拍得怎么样?”

张思睿走近,自然地揽住她的腰。

“还不错。

新人家属很配合,光线也比预想中好。”

林晓月抿了口水,目光仍不自觉地扫视着会场,寻找可能的好镜头。

“我刚才和新郎的叔叔聊了聊,他是本地有名的地产开发商。”

张思睿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他看了我公司的企划书,很感兴趣,约我下周详谈。”

林晓月微微蹙眉:“你不是来参加婚礼的吗?

怎么又谈上生意了?”

“这就是婚礼的意义之一啊,宝贝。”

张思睿笑着抿了口香槟,“这种场合聚集了多少优质人脉?

不把握机会才是浪费。

你看那边——”他悄悄指向不远处一群衣着不凡的宾客,“那个戴金丝眼镜的,是市规划局的副局长;他旁边那位女士,是厦门最大的连锁酒店的创始人。

一场婚礼,半部厦门商界名流录。”

林晓月随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些笑容可掬的面孔突然变得像商场橱窗里的模特,每一张脸背后都标着价码。

她感到一阵轻微的窒息。

“你知道吗,在闽南传统里,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盟。”

张思睿完全没有察觉她的不适,继续侃侃而谈,“彩礼多少,嫁妆几何,请了哪些客人,座位怎么安排——全都是信号,告诉外界这两个家庭的实力和人脉。

现代婚姻,说到底就是一种最稳固的资源整合方式。”

这番话像一根针,刺痛了林晓月内心某个柔软的地方。

她放下水杯,声音平静却带着锋芒:“所以在你看来,婚姻就是一场交易?

感情和承诺都无足轻重?”

“我不是这个意思。”

张思睿终于注意到她的不悦,试图缓和气氛,“但现实点,晓月,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就像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任何风浪。

你看看今天这场婚礼,光是新娘那身婚纱就价值二十万,更不用说那颗五克拉的钻戒。

这不仅仅是炫耀,这是一种承诺的象征——我有能力给你最好的生活。”

“最好的生活就是穿二十万的婚纱,戴五克拉的钻戒?”

林晓月的声音微微提高,引来附近几位宾客的侧目。

张思睿尴尬地朝周围笑了笑,拉着她走到相对安静的角落:“你又来了,总是这么理想主义。

现实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你为什么总是拒绝承认?”

“因为我镜头下的爱情不该是这样的!”

林晓月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情绪,“我拍了上百场婚礼,最打动我的从来不是最奢华的那场。

而是一对穷学生,在母校操场上,对着彼此大学时代写的情书发誓;是一对中年再婚的夫妻,在亲友的见证下,为对方戴上朴素的银戒;是上周那对聋哑情侣,用手语在寂静中许下承诺,全场观众泪流满面...”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停了停才继续说:“那些瞬间,我能从取景框里看到爱,真实、脆弱却坚韧的爱。

而不是...不是这种明码标价的展览。”

张思睿的表情从尴尬转为不耐烦:“醒醒吧,晓月,你那套浪漫幻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能维持多久?

爱情?

爱情能当饭吃吗?”

“所以婚姻就是为了吃饭?”

林晓月首视着他的眼睛,忽然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思睿,我们在一起两年了,你从来没有问过我,我梦想的婚礼是什么样的。”

“这有什么好问的?

不就是白纱、鲜花、戒指吗?”

张思睿不解地皱眉。

林晓月摇摇头,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看,你根本不了解我。

我梦想的婚礼,可能只是在海边,穿着简单的裙子,光着脚,和爱的人在日落时分交换誓言。

没有宾客名单的压力,没有天价彩礼的负担,只是两个人,纯粹地决定共度余生。”

“那你的家人呢?

我的家人呢?

社会关系呢?

晓月,你己经二十八岁了,别再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一样...新人入场!

请大家回到座位!”

司仪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响彻会场,打断了他们的争吵。

张思睿整理了一下领带,低声道:“工作吧,这个话题我们晚上再谈。”

林晓月没有回应,只是默默举起相机,重新走回自己的岗位。

透过取景框,她看着那对新人缓缓走向舞台中央,新娘的婚纱裙摆长达三米,由六个花童小心翼翼地捧着。

一切都那么完美,那么符合世俗对“幸福”的定义。

但她突然感到一种强烈的疏离感,仿佛与眼前这个世界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墙。

她按下快门,记录着这场盛大婚礼的每一个细节,内心却前所未有地空洞。

仪式结束后,趁着新人敬酒的混乱时刻,林晓月悄悄溜出了宴会厅。

她需要新鲜空气,需要独处,需要从那种令人窒息的完美中逃离。

站在酒店外的露台上,远处的大海在月光下泛着细碎的银光。

她掏出手机,无意间刷到一条推送——“闽南传统婚俗深度记录项目招募合作摄影师”。

她点开链接,浏览着项目介绍:一项由文化基金会资助的计划,旨在系统记录和研究闽南地区正在消失的传统婚俗。

项目需要摄影师驻点泉州、漳州等地三个月,深入乡村,记录从提亲、定聘到迎娶、归宁的全过程。

其中一行字特别吸引了她的注意:“本项目将特别关注‘乌衫’这一独特习俗的源流与现状...”乌衫?

林晓月微微皱眉。

在她的认知里,闽南新娘通常穿红色龙凤褂或白色婚纱,从未听说过“乌衫”。

一股好奇心在她心中萌生。

就在这时,张思睿的微信消息跳了出来:“你在哪?

王总和他夫人想认识一下今天的摄影师,这是个好机会。”

海风吹拂着林晓月的长发,她看着那条消息,又看了看手机屏幕上那个项目介绍的页面,内心忽然变得异常清晰。

她回复道:“我有点累,先回工作室了。

替我向王总夫妇致歉。”

没有等张思睿回复,她首接拨通了项目介绍页面上联系人的电话。

“您好,我是林晓月,一名摄影师。

我对你们的闽南传统婚俗记录项目很感兴趣...”当她挂断电话时,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

三个月,深入闽南乡村,记录那些即将消失的婚俗。

这不仅是绝佳的创作机会,也是她急需的喘息空间。

她回头望了一眼灯火辉煌的宴会厅,那里依然人声鼎沸,而她己经做出了决定。

疏离,有时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