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小编推荐小说《《狗子》》,主角老李日军情绪饱满,该小说精彩片段非常火一起看看这本小说吧:男女主角分别是日军,老李,一种的其他,萌宝全文《《狗子》》小由实力作家“番茄小弟弟”所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本站纯净无弹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4407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22 01:18:50。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狗子》
主角:老李,日军 更新:2025-10-22 04:36:35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一、 狗子来了一九四一年,深秋的华北平原。夜色,是那种沉郁得化不开的墨黑,
仿佛一块巨大的、浸透了冰水的绒布,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大地。天穹之上,一弯残月孤悬,
洒下的月光并非清辉,而是一种近乎惨淡的银白,
高低错落的茅草屋顶、蜿蜒曲折的田间小径以及那些光秃秃的、在夜风中瑟瑟发抖的树梢上。
村庄沉睡在一片死寂里,唯有那些不知名的秋虫,还在泥土的缝隙间、在枯草的根部,
发出断断续续、微弱如游丝般的鸣叫,更反衬出这夜的空旷与荒凉。村东头,
一间低矮的土坯草屋,像一位匍匐在地的老人,在寒夜里默默喘息。屋里,
村民李二狗蜷缩在铺着干草的土炕上,身上盖着一件补丁摞补丁的破棉袄。他睡得并不安稳,
眉头紧锁,偶尔喉咙里会发出一两声模糊的呓语。白日的疲惫,如同沉重的铅块,
压在他的眼皮上,但更深层的,是弥漫在空气中、无孔不入的恐惧,
让他的睡眠也变得浅薄而惊悸。“沙沙……嚓……嚓嚓……”一阵异样的声音,
极其突兀地刺破了这粘稠的寂静。那不是风声,也不是虫鸣,更像是某种尖锐的东西,
在急切地、持续不断地刮挠着门板下的土地。李二狗猛地惊醒,
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骤然停止了跳动。黑暗中,他浑浊的眼睛瞬间瞪大,
所有的睡意被驱散得无影无踪。他没有立刻起身,而是屏住呼吸,侧耳倾听。
那声音还在继续,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焦灼。是狼?是鬼子伪装的陷阱?
还是……他不敢细想,粗糙的手掌已经下意识地、悄无声息地摸向炕沿下,
那里靠着他平日里劈柴用的柴刀。冰凉的木柄入手,带来一丝微弱的安全感。他赤着脚,
像一只受惊的猫,贴着冰冷的土墙,挪到门边。透过宽窄不一的门缝,他竭力向外窥探。
月光下,一道模糊的黑影伏在门前。似乎……是一条狗?他心中惊疑不定。未等他做出反应,
那黑影似乎察觉到了他的靠近,停止了刨地的动作,紧接着,
门缝被一股力量从外顶开了一道更宽的缝隙——一条大黄狗,动作迅捷得像一道闪电,
侧身挤了进来。它站在屋子中央,微微喘着气,并未立刻靠近。
借着从门缝和破窗棂透进来的微弱月光,李二狗这才看清它的模样。
这是一条典型的北方土狗,骨架很大,但此刻却瘦得嶙峋,肋骨在脏污的皮毛下清晰可辨。
它的毛发长时间没有梳理,沾满了泥土、草屑,甚至板结成了硬块,尤其是后腿和腹部,
暗红色的血痂与污垢黏连在一起,散发出淡淡的血腥和腐土混合的气味。然而,
与它狼狈不堪的外表格格不入的,是它的那双眼睛。那不是寻常牲畜懵懂或乞食的眼神,
那里面像是燃着两簇幽暗的火苗,异常的明亮、锐利,
甚至带着一种近乎人类的、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警惕、疲惫,
以及一种深沉的、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的忧虑。“哪……哪来的野狗?”李二狗压低了嗓子,
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他握紧了柴刀,身体微微弓起,保持着防御的姿态。
那大黄狗没有吠叫,甚至没有摇尾示好。它只是定定地看着李二狗,
喉咙里发出压抑的、近乎呜咽的低鸣。那声音不像是威胁,反而充满了某种悲切与恳求。
突然,它前腿一软,整个前半身“噗通”一声伏倒在地,头颅深深地埋了下去,
几乎触到了地面。这不是普通的趴下,这分明是……下跪!李二狗心头剧震,
握着柴刀的手不由得松了几分力道。他活了二十多年,在这穷乡僻壤见过无数条狗,
温顺的、凶猛的、摇尾乞怜的,
却从未见过一条狗会做出如此人性化的、充满哀戚与决绝意味的动作。
这不像是一条为了口吃食而摇尾的流浪狗,倒像是……像是一个走投无路的人,
在向唯一可能伸出援手者,献上最卑微也最沉重的恳求。一股莫名的酸楚涌上李二狗的鼻腔。
他迟疑着,想要上前看个究竟。就在他脚步微动的刹那——“砰!”一声巨响,
那扇本就摇摇欲坠的破旧木门,被人从外面用巨大的力量猛地踹开!木屑飞溅,
冷风裹挟着门外肃杀的气息瞬间灌满了整个小屋。三道高大的、穿着土黄色军装的身影,
如同鬼魅般堵在了门口,将月光彻底隔绝在外。他们手中上了刺刀的步枪,在昏暗的光线下,
反射出冰冷刺骨的寒光,像毒蛇的信子,直指屋内。为首的那名日军小队长,身材粗壮,
鼻子下方留着一小撮标志性的仁丹胡,他用生硬得像铁块砸地般的中文厉声喝问:“你的!
看见可疑的人没有?八路的,有没有?!”李二狗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血液仿佛瞬间冻结了。他死死攥住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用疼痛强迫自己保持镇定。
他垂下眼睑,不敢与那凶狠的目光对视,只是用力地摇了摇头,
喉咙里发出连自己都几乎听不清的、含糊的音节:“没……没看见。
”那三名日本兵目光如鹰隼般在狭小的屋子里扫视。柴刀被一脚踢开,
破旧的箱柜被粗暴地拉开,里面的几件破衣服被抖落在地,土炕上的干草被刺刀胡乱挑开。
灶台上唯一一口缺了口的铁锅,也被枪托砸得哐当作响。一无所获后,
那名小队长似乎有些恼怒,
抬脚将墙角那个用泥土垒砌的、本就歪斜的灶台“哐当”一声踹塌了半边,碎土块滚落一地。
他恶狠狠地瞪了李二狗一眼,嘴里咕哝着听不懂的日语,挥了挥手,
三人这才骂骂咧咧地转身,沉重的皮靴声逐渐远去,消失在村庄的巷道里。
李二狗僵立在原地,直到那脚步声彻底听不见了,又过了仿佛一个世纪那么长,
他才猛地呼出一口浊气,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冰凉地贴在皮肤上。他腿一软,
几乎要瘫坐在地。这时,他才想起那条大黄狗。它不见了!刚才鬼子进来时,
它竟像凭空消失了一般。他急忙俯身,看向土炕底下那片最黑暗的角落。果然,
一对明亮的眼睛正一眨不眨地望着他,带着劫后余生的惊惧,整个身体都在微微颤抖。
李二狗心中一软,伸出手,用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轻柔声音呼唤:“出来吧,鬼子走了。
”大黄狗迟疑了一下,才慢慢地从床底爬出来。它动作显得有些僵硬,
似乎刚才的躲藏耗尽了它最后的力气。就在它完全站定,甩动身体试图抖落灰尘时,
李二狗敏锐地注意到,在它脖颈处那纠结脏乱的毛发深处,似乎系着什么东西,颜色深暗,
与周围的毛色截然不同。他心中一动,小心翼翼地靠近。大黄狗这次没有躲避,
反而顺从地低下头,喉咙里发出表示信任的、低沉的咕噜声。李二狗伸出手,
指尖触碰到那硬物——是一块粗布条,紧紧地缠绕在狗脖子上,被打成了一个死结。
布条本身是土黄色的,但此刻,大部分区域都被一种更深、更暗的赭红色所浸透,
摸上去甚至有些发硬、发粘。那是血,干涸了很久,也浸透了很多层的血。
李二狗的心跳再次加速。他屏住呼吸,用微微颤抖的手指,极其缓慢、极其小心地,
一点点解开了那个被血污黏连得几乎板结的布条结。当布条终于被展开在掌心时,
借着窗外愈发微弱的月光,他辨认出,那上面用不知是木炭还是鲜血,
写着两个已经模糊不清、笔画扭曲的字:救我。两个字,像两把烧红的烙铁,
狠狠地烫在了李二狗的眼球上,烫进了他的心里。狗会求救?还带着用血写成的密信?
这超出了他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全部认知范畴。他猛地抬头,再次看向眼前这条大黄狗。
它依旧安静地站着,但那双眼睛里,先前所有的疲惫与惊惧仿佛在瞬间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沉重如山的坚毅,
以及一种仿佛托付了性命般的、深切的期盼。李二狗望着这双不属于狗的眼睛,
望着这块被血浸透的布条,一个巨大无比的、盘旋着无数谜团的问号,如同破土而出的藤蔓,
瞬间缠绕了他的整个心神——这狗,到底是谁?它从哪里来?背负着怎样的使命?又为何,
独独找到了他,这个李家村最不起眼的农民?夜色更深,寒风从破败的门洞灌入,
带来远山模糊的轮廓和未知的危险。李二狗知道,从这个夜晚开始,
他平凡甚至有些懦弱的人生,将彻底被这条神秘的大黄狗,
卷入一场他从未想象过的、波澜壮阔而又残酷无比的洪流之中。
---二、 烽火中的村庄李家村,这片位于华北平原边缘、倚靠着太行山余脉的古老土地,
曾经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普通而宁静。肥沃的土地滋养着世代在此耕作的村民,春种秋收,
繁衍生息,日子虽清贫,却也自有其安然自得的节奏。村头那口甘甜的老井,
村尾那棵枝繁叶茂、据说已有数百年树龄的大槐树,
以及环绕村庄的、在风中如同金色海洋般起伏的麦田,
共同构成了村民们关于家园的全部记忆与眷恋。然而,这一切的平静与安宁,
都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那个被称为“卢沟桥事变”的夜晚之后,被彻底击碎了。
日寇的铁蹄,如同狂暴的瘟疫,迅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华北大地,首当其冲,烽烟四起,
山河破碎。李家村,这个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标记的小村落,也未能幸免于战火的荼毒。
起初,村民们只是从偶尔逃难经过此地的流民口中,
听到一些关于远方战事的、模糊而可怕的消息。但很快,
残酷的现实便亲自叩响了村庄的大门。日军为了巩固占领区,扑灭抗日力量,
开始推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一队队土黄色的蝗虫,
沿着乡间土路,开进了一个又一个像李家村这样的村庄。
他们抢走村民家中仅存的一点粮食和牲畜,焚烧那些他们带不走的房屋和粮垛,
用刺刀和机枪,无情地屠戮任何被他们认为“可疑”或敢于反抗的无辜百姓。火光与浓烟,
成为了那段日子里最常见的景象;哭喊与惨叫,取代了往日的鸡鸣犬吠。李二狗清晰地记得,
去年冬天,邻村张各庄被血洗的消息传来时的情景。几个从火海中侥幸逃出的乡亲,
衣衫褴褛,面如死灰,跑到李家村求救。
他们语无伦次地描述着鬼子的暴行:怀抱婴儿的妇女被刺刀挑开,
白发苍苍的老人被活活烧死在屋里,青壮年被捆绑起来,用机枪集体扫射……那场景,
如同人间地狱。自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李家村上空都笼罩着一层驱不散的、名为恐惧的阴云。每当夜幕降临,
家家户户早早便紧闭门窗,不敢点灯,不敢大声说话,生怕一点动静,
就会引来那些吃人的魔鬼。但是,中国人,尤其是这片燕赵大地上的儿女,
骨子里从未缺少过“慷慨悲歌”的烈性。压迫越深,反抗愈烈。鬼子可以烧掉他们的房屋,
杀掉他们的亲人,
却无法烧灭他们心中对于自由、对于尊严、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与誓死守护的信念。
地下抵抗的火焰,开始在看似死寂的灰烬下,悄然复燃,并迅速蔓延。
在村庄背后那片连绵起伏、易于隐蔽的太行山余脉深处,
共产党领导的地下交通站建立了起来。
那里成为了传递情报、转移干部、输送物资的秘密枢纽。交通站的负责人,
就是李家村的村长老李。老李今年六十有三,头发已然全白,
脸上布满了岁月与风霜刻下的深深沟壑,腰背也因为长年的劳作而微微佝偻。
但在那副看似苍老衰弱的身躯里,却蕴藏着惊人的毅力和一颗火热的、永不屈服的心。
他年轻时读过几年私塾,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更难得的是他为人正直,处事公允,
在村民中享有极高的威望。鬼子来了之后,他毅然接受了党的指派,
担负起交通站联络人的重任。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召集可靠的村民,
压低声音对他们说:“乡亲们,鬼子是豺狼,想吞掉咱们的家,亡掉咱们的国!
咱们能答应吗?不能!咱们的房子可以被烧,人可以被杀,但咱们中国人的魂,不能丢!
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骨气,不能弯!”除了老李这样的组织核心,
村里还有像猎人老王这样的实战骨干。老王约莫四十上下年纪,身材精干瘦削,
常年的山林生活赋予了他一身古铜色的皮肤和一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
他是方圆百里内有名的好猎手,枪法出神入化,据说能在百步之外打灭香头。日军占领后,
他凭借对地形了如指掌的优势,联合村里几个同样胆大心细、身手敏捷的年轻猎户,
组成了一个游击小组。他们利用山林作掩护,神出鬼没,
时而埋伏在日军巡逻队的必经之路上打冷枪,时而破坏敌人的电话线和交通要道,
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和损失。他曾有一次,仅凭一杆老式猎枪和精准的射击,
在山谷中独自周旋,击毙了五名追捕他的日军士兵,从此被村民敬畏地称为“山狼”。
他身边总跟着一条纯黑色的猎犬,机警勇猛,是他的得力助手。而更多的普通村民,
如妇女和老人,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着抗战。妇女们在昏暗的油灯下,
一针一线地纳着千层底的布鞋,缝制着温暖的棉衣棉被,收集着家里为数不多的粮食和鸡蛋,
想方设法送到山里的同志们手中。她们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她们知道,
前线的战士需要吃饱穿暖,才能有力气打鬼子。整个李家村,就像一根被拉到极限的弓弦,
表面沉默,内里却积蓄着巨大的、复仇的力量,随时准备为了保卫家园,
爆发出石破天惊的一击。而李二狗,在这张逐渐绷紧的弓弦上,
原本只是一个最普通、甚至有些不起眼的节点。他父母早亡,
独自一人守着父母留下的几亩薄田和这间破草屋过活。他性格憨厚,甚至有些懦弱,
从小到大,连跟村里人红脸吵架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更别提拿枪杀人了。
在鬼子来的最初那段日子,他和大多数村民一样,被巨大的恐惧笼罩着,只求能偏安一隅,
勉强活下去。但是,那条在深夜闯入他生活的大黄狗,以及那块染血的布条,
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他内心深处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他望着窗外那片被战火蹂躏过的、满目疮痍的土地,想起张各庄那些惨死的乡亲,
想起老李叔那番掷地有声的话语,一种前所未有的情绪,在他胸中翻涌、升腾。
他或许不懂得什么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道理,但他朴素地知道——有些事,
不是只有英雄才配去做,而是每一个身上流淌着华夏血液的中国人,在那个时候,
都必须去做,不得不做。---三、 一条会送信的狗自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之后,
那条神秘的大黄狗,就在李二狗家住了下来。它表现得异常安静和警觉。白天,
它大多蜷缩在屋内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闭目养神,呼吸轻缓,仿佛不存在一般。
只有当李二狗靠近,或是屋外有异常的响动时,它才会立刻睁开那双清亮的眼睛,
耳朵机警地转动,捕捉着空气中的每一丝危险信号。到了夜晚,它则主动卧在门后,
或者那个被鬼子踹破的门洞旁,身体微微紧绷,像一个忠诚的哨兵,
守护着这间破屋和屋里唯一的人。李二狗对这个沉默的伙伴,从最初的惊疑、怜悯,
逐渐生出一种难以言状的亲近与信赖。他找来一个破旧的瓦盆,给它盛上清水,
又将自己本就捉襟见肘的口粮——通常是粗糙的玉米面饼子或者地瓜——分出一部分,
仔细地掰碎了喂它。他还烧了温水,小心翼翼地替它清洗身上结块的污垢和血痂。
在清洗的过程中,他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它身上纵横交错的旧伤与新痕。
最触目惊心的是在它脖颈靠后的位置,一道寸许长的疤痕,虽然已经愈合,但皮毛无法再生,
露出粉红色的嫩肉,那形状,分明是被高速飞过的子弹擦伤所留下的印记!这道伤疤,
像一枚无声的勋章,也像一个沉重的谜题,让李二狗对这条狗的来历,更加好奇。
更让他感到惊异的事情,接连发生。一次,猎人老王像往常一样,借着夜幕的掩护,
来到李二狗家,与他和老李叔碰头,交换附近敌军的动向。谈话间,老王眉头紧锁,
语气沉重地提到:“……据内线传来的消息,鬼子可能明天要对赵家屯进行扫荡。
赵家屯那边有我们几个重要的同志在隐蔽养伤,还有一批刚筹集到的药品。
要是能提前通知他们转移就好了,可是现在派人过去,风险太大,
时间上也怕来不及……”他话音未落,一直安静卧在墙角的大黄狗,
突然“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它双耳像雷达一样高高竖起,转向老王说话的方向,
那双眼睛里瞬间迸发出一种锐利得如同刀锋般的光芒,紧紧地盯着老王。
老王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应弄得一愣,下意识地停住了话头,惊讶地看向大黄狗,
又看看李二狗,疑惑道:“这狗……它,它能听懂咱们说话?”李二狗心中也是猛地一跳。
一个大胆的、近乎荒谬的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他的脑海。他想起那块染血的布条,
想起它脖颈上的弹痕,想起它那非同一般的警惕与聪慧。他深吸一口气,走到炕边,
从炕席下摸出一小张粗糙的草纸和半截烧黑的木炭。他看了看大黄狗,
它依旧保持着那种专注的姿态,仿佛在等待指令。李二狗蹲下身,
用木炭在草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几个字:“明晨,鬼子扫荡赵家屯,速转移!”然后,
他将纸条仔细地卷成一个小纸筒,用细麻绳牢牢地绑在大黄狗脖颈上原本系布条的位置。
他抚摸着大黄狗的头,指着门外赵家屯的大致方向,用极其严肃而又带着试探的语气,
轻声而清晰地说道:“狗子,把这个,送到赵家屯去。
交给村口穿着灰布衫、袖口挽起三道边的人。记住,要快,要小心!去吧!
”大黄狗——或许现在应该叫它“狗子”了,它似乎完全理解了李二狗的指令。它低下头,
用温热的舌头,郑重地舔了舔李二狗的手背,那触感粗糙而温暖。然后,它没有丝毫犹豫,
转身,像一道离弦的金色箭矢,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门外浓得化不开的夜色之中。
李二狗和老王站在门口,望着狗子消失的方向,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紧张与期待。时间,
在死寂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李二狗的手心里全是冷汗,他既盼望着狗子能成功,
又无比担忧它在途中会遇到不测。老王则沉默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
是他紧锁的眉头和闪烁不定的目光。大约过了三个时辰,
就在东方天际开始泛起一丝鱼肚白的时候,门外传来了急促而轻微的脚步声。
李二狗猛地拉开房门,只见三四条黑影敏捷地闪了进来,为首一人,
正是赵家屯的地下党负责人老赵。他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灰布衫,袖口处,
清晰地挽着三道边!老赵一进门,也顾不上寒暄,一把抓住李二狗的手,
语气激动地压低声音说:“二狗兄弟!太及时了!我们收到信了!狗子……是它把信送到的!
它就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我一出现,它就跑过来,围着我不走,
我这才发现它脖子上的纸条!我们立刻组织伤员和携带药品的同志,从后山小道转移了!
刚离开不到半个时辰,鬼子的马队就进了村!好险啊!这狗……这狗是神犬啊!
是你们李家村养的?”李二狗和老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比的震惊与恍然。
原来如此!这条狗,它真的能听懂人话,它真的能传递情报!它不是普通的狗!谜底,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由老李叔和王大哥共同揭开。当老王抱着疲惫归来的狗子,
抚摸着它脖颈上那道弹痕,这个在山林中面对日军追捕都面不改色的硬汉,竟然声音哽咽,
回来了……你替他活着回来了……”在老王断断续续、混杂着巨大悲痛与无限追忆的叙述中,
李二狗和闻讯赶来的几位核心村民,终于知道了狗子那沉重而光荣的过去。原来,
狗子并非无主之犬,它曾是八路军在太行山深处设立的军犬训练营中,
一条极其出色的“信使犬”,正式代号就是“狗子”。它从小就在严格的训练中长大,
不仅嗅觉灵敏,耐力超群,更拥有远超普通犬类的智力与服从性,
能够精准地执行长途传递密信、辨别敌我、甚至进行简单侦察和破坏的任务。
它曾多次跟随部队转战,冒着枪林弹雨,成功地将关键情报送达目的地,立下过赫赫战功。
而它的主人,那位将它从幼犬一手抚养训练成优秀军犬的年轻指导员,不是别人,
正是猎人老王的亲弟弟,王青山。王青山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有文化,有热情,
对狗子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们之间的感情,远超普通的主人与宠物,是战友,是兄弟。
然而,就在一个多月前,日军发动了一次针对太行山根据地的突袭扫荡,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