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博雅推书!手机版

博雅推书 > 其它小说 > 烛泪绿衣

烛泪绿衣

用户61954373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烛泪绿衣》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用户61954373”的创作能可以将绿漪冰冷等人描绘的如此鲜以下是《烛泪绿衣》内容介绍: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烛泪绿衣》主要是描写冰冷,绿漪,指尖之间一系列的故作者用户61954373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烛泪绿衣

主角:绿漪,冰冷   更新:2025-10-25 07:13:4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山寺的钟声隔着雨幕传来,闷闷的,一声又一声,敲得人心头发沉。我靠在窗边,

看着外面被暴雨摧折得东倒西歪的竹林,喉间又泛起熟悉的痒意。

压抑的低咳声在空寂的禅房里回响,每一声都牵扯着胸腔深处针扎似的痛。十年了,

这具破败身子就像这漏雨的禅房,四处透风,勉力支撑,不知何时会彻底垮塌。

药罐在泥炉上咕嘟咕嘟地响,苦涩的气味弥漫开来,是我十年间最熟悉的味道。

窗棂破了一角,冷风夹着雨丝灌进来,吹得油灯灯火忽明忽灭。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我佝偻下身子,眼前阵阵发黑。就在这时,一声凄厉得近乎尖锐的狼嚎,穿透狂暴的雨声,

猛地刺入耳膜!那声音极近,仿佛就在寺外墙垣之下,带着饥饿野兽特有的贪婪和凶戾。

寒意瞬间窜上脊背,我猛地抓紧了窗沿,指节泛白。烛火在风中疯狂摇曳,

终于“噗”地一声彻底熄灭。黑暗吞噬了一切。只有窗外惨白的电光偶尔撕裂夜幕,

映亮雨瀑如注。黑暗中,那狼嚎声愈发清晰,甚至能听到利爪刨抓湿漉漉地面的声响,

夹杂着粗重湿热的鼻息,一下下,仿佛就喷在薄薄的门板之外。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缠紧心脏,

扼住了呼吸。我缩在墙角,咳也不敢咳出声,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冻僵了。

完了……这荒山野岭,久病的废人……“吱呀——”一声轻响。

那扇被风吹得哐啷作响的木门,竟在这时被推开了。一道刺目的电光恰在此刻划破天际,

刹那映亮门口的身影。是个女子。一身绿裙,那绿色在电光下流转着幽微奇异的光泽,

像是雨打芭蕉后最浓翠的那片叶子。雨水顺着她鸦青的长发淌下,

滑过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颊。她浑身湿透,单薄的绿裙紧紧贴着纤细的身形,

勾勒出窈窕的曲线,裙摆滴着水,在门槛外积成一滩小小的水洼。

狼嚎声骤然变成了惊惧的呜咽,继而是一阵慌乱的、爪子踩着泥水远去的声响。

门外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野兽气息,如同被无形的利刃斩断,瞬间消散。只剩风雨声。

她走了进来,反手轻轻掩上门,将一切的狂暴隔绝在外。禅房里弥漫开一股奇异的气息,

清冽的草木香中,混着一丝极淡极淡的甜,像是槐花将开未开时,那股若有若无的蜜意。

她似乎并未立刻察觉角落里的我,径直走向那盏熄灭的油灯。湿透的衣袖拂过桌面,

拿起那几页被风吹散、被雨水洇湿的宣纸。

她的指尖在湿漉漉的墨迹上轻轻一抹——那晕开的字迹,竟如同被无形的手抹平,

重新清晰起来。她又拿起烛台,指尖在那焦黑的灯芯上一掠。

一点微弱的、碧莹莹的光焰无声燃起,跳跃着,稳定地散发出柔和的、带着淡淡绿意的光,

顷刻间驱散了黑暗与寒意。做完这一切,她才缓缓转过身。烛光映着她的脸,

美得不像尘世中人。眉眼间带着山精水灵般的空灵,唇色很淡,像初绽的樱花瓣。

那双眸子尤其特别,清亮得如同两泓深不见底的寒潭,此刻平静地看向我。“公子?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点奇异的、如同玉石相击的清脆,尾音又有点微哑,“你还好么?

”我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只发出嗬嗬的嘶声。剧烈的咳嗽再也压制不住,我猛地弯下腰,

咳得撕心裂肺,眼前阵阵发黑,仿佛五脏六腑都要被呕出来。

一股清冽的、带着花蜜微甜的气息瞬间靠近。一只冰凉的手,轻柔地拍抚着我的背脊。

那凉意透过薄薄的衣衫渗入,竟奇异地缓解了肺腑间灼烧般的痛楚和痉挛。“莫怕,

”她的声音近在耳畔,像一缕穿过幽谷的风,“狼已走了。”那场雨夜之后,

绿漪便留了下来。她像一抹绿色的烟,悄无声息地融入这破败山寺的晨昏。每日清晨,

我总在那清冽微甜的草木香气中醒来。窗棂外,小泥炉咕嘟作响,苦涩的药气里,

总缠绕着一丝极淡却熨帖的槐花蜜甜。她依旧穿着那身绿裙,坐在院中石阶上,守着药罐。

晨光勾勒她挺秀的侧影,神情专注。手指偶尔拨弄一下炉火,动作轻灵得不像凡人。

“绿漪姑娘。”我撑起身,隔着窗哑声唤她。她闻声侧脸,晨曦落进她清澈的眼底,

漾开细碎的光。她微微颔首,唇角弯起极浅的弧度,并不言语。

那蜜糖般的甜香混着药香飘进来,竟让我沉重的躯体松快些许。她端着药碗进来,步履无声,

裙裾拂过门槛,像一片柔软的叶子。“公子趁热服药。”声音轻轻的,怕惊扰什么。

药汁极苦,滚过喉咙如同刀割。我呛咳起来,她便安静地递过一方素帕。帕子一角,

用极细的绿线绣着一片小小的槐叶。我接过帕子,指尖不经意触到她微凉的指腹,

心头莫名一悸。目光落在她垂下的眼睫上,像两排安静的蝶翼。这沉默的照料,

这无处不在的清甜,像一张温柔的网,不知不觉将我缠绕。可心底深处,

总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违和与不安悄然滋生。“绿漪姑娘,”我放下药碗,

看着她映在窗纸上的侧影,“萍水相逢,何以如此照拂?”窗外的身影顿了一下。过了片刻,

才传来她清清淡淡的声音:“公子于我有恩。待公子病愈,我便走。”有恩?我茫然回想,

在这荒寺苟延残喘,何曾施恩于人?她话里的笃定,却让我无从追问。

窗外的槐树在风中簌簌作响,蜜香似乎更浓了些。我的书卷,早已破旧不堪。绿漪的目光,

却常常落在那些残破处。一日午后,我咳得昏沉醒来,见她坐在窗下。阳光透过窗棂,

在她身上投下斑驳光影。她膝上摊着那卷我翻烂的《南华经》,书页边缘磨损得快散架。

她手中拈着一根极细的、泛着柔韧光泽的绿色丝线——与她衣裙同色。我屏息看着。

她的手指灵巧得不可思议,指尖仿佛带着无形的粘力。破损处被她轻轻捻合,

绿色丝线便自动穿梭、咬合,将断裂的纸页严丝合缝地连接起来。没有针,没有工具。

那绿色线痕落在泛黄纸页上,像古卷生出的天然脉络,有种奇异的美感。她专注地修补着,

神情宁静。窗外的风送来槐花甜香,混合着旧书页的墨香与她身上的草木清气。

时间仿佛在她指尖缓流。一本接一本。那些残卷在她手中重获新生。

唯独那本青布包裹的赵氏药典,她从不触碰。它就放在矮几最显眼处,

封面上深蓝色的“赵”字家徽清晰可见。她目光偶尔掠过,总是飞快移开,

仿佛那上面带着无形的尖刺。一次,我故意将药典推到矮几边缘。她正俯身收拾纸页,

动作明显一顿,视线在药典上一触即收,竟下意识向后微退半步,仿佛那不是书,

而是灼热的烙铁。那细微的回避,像一根极细的针,无声刺了我一下。“绿漪,

”我忍不住开口,声音干涩,“为何不碰它?”她背对着我,整理书卷的手指僵了一瞬。

屋外槐叶沙沙作响,蜜香丝丝缕缕钻进来。沉默弥漫开来,沉重得能听见尘埃落定。许久,

她才缓缓转身。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那双清亮的眸子,像浸在寒潭里的墨玉,

静静映着我病容枯槁的脸。“公子家传之物,贵重。”她的声音很轻,

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疏离,“绿漪不敢僭越。”她微微垂眼,“况且……药材金石,气味驳杂,

闻久了,头晕。”我看着她平静无波的脸,那丝违和感再次浮现,如同水底纠缠的水草。

那本药典,赵家世代守护的秘密,沉甸甸压在我心头,也横亘在我与她之间。

深秋的风一日冷过一日。我的咳疾,不仅未见好转,反而愈发沉重。咳得狠了,眼前发黑,

胸腔里像是塞满浸透冰水的棉絮,每一次喘息都带着血腥味。药汁灌下去,石沉大海。

绿漪煎药的身影在窗外,显得比以往单薄。炉火映着她苍白的脸,眉头微蹙。

那股槐花蜜甜香,似乎也淡了,被浓重药味压制。

“咳咳……咳……” 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呛咳,喉头腥甜翻涌。我伏在床边,

几乎要将肺腑咳出。一方带着凉意的素帕递到我唇边。绿漪不知何时已站在床前,

轻轻替我擦拭。她的指尖触到我的皮肤,那凉意比平时更深,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

我抬头,对上她的眼睛。那双清潭般的眸子里,映着我扭曲痛苦的脸,深处有什么在碎裂,

翻涌着浓重的悲伤和……一种近乎绝望的决绝。“公子……”她开口,声音低哑,“再忍忍。

”我喘息着,艰难摇头,抓住她微凉的手腕。那手腕纤细得一折就断。

“没用了……绿漪……这身子……怕是好不了了……” 绝望像冰冷的藤蔓,缠绕心脏。

“不会的!”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前所未有的尖锐,随即又猛地压下去。她用力抽回手,

指尖微蜷,指节泛白。“公子……定会好起来的。”她别开脸,看向窗外灰蒙的天空,

声音轻得像叹息,“公子吉人自有天相……待公子病愈,我便走。”又是这句话。

像一道无形屏障,隔开所有可能靠近的暖意。每次听到,都像有冰冷的针扎进心里。

我看着她侧脸紧绷的线条,那强装的平静下,分明是汹涌的波涛。她到底在隐瞒什么?

胸腔里的憋闷感骤然加剧,一股腥甜直冲喉头。我猛地咳出一大口暗红的血,溅在床沿,

触目惊心。眼前彻底黑了下去。最后的感觉,是绿漪冰凉的手指颤抖着拂过我的额头,

还有她压抑的、带着泣音的呼唤:“公子……赵楠江!你醒醒……”黑暗,浓稠漫长。

一丝微弱的意识挣扎着浮起。眼皮沉重如灌铅。我费力地掀开一条缝隙。朦胧视野里,

是禅房熟悉的椽子。药味浓重,但那股清甜的槐花蜜香,却前所未有地浓郁起来,丝丝缕缕,

几乎要将苦涩的药气完全盖过。床边坐着一个人影,是绿漪。她背对着我,肩头微耸。

那身绿裙在昏暗光线下,流淌着幽微光泽。她双手捧着一卷摊开的书册。那青色的布封,

深蓝色的“赵”字徽记……是赵家药典!她竟然动了它!

一股说不清是惊怒还是被窥破隐秘的恐慌猛地攫住了我!她不是从不碰它吗?那刻意的回避,

都是伪装?她接近我,照料我,难道就是为了这本药典?

赵家守护几百年的秘密……就在这惊疑不定的瞬间,更让我肝胆俱裂的一幕发生了!

绿漪似乎察觉到了我的注视,身体极其轻微地僵硬了一下。她没有立刻放下药典,

也没有回头,反而更紧地攥住了书页边缘。接着,她微微侧过头,目光落在药典某一页上。

然后,她低下了头,凑近了那泛黄的、记载着赵家无数不传之秘的书页。她张开了嘴。

一道细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带着淡淡碧色的光雾,从她微启的唇齿间缓缓渗出,

无声无息地、极其精准地滴落在那页药典上!那碧色液体落在纸上,

瞬间如同活物般渗入纸页纤维之中。

被我的指尖汗液晕染得模糊的一小段关于“九叶还魂草”性状描述的墨迹,

竟在碧色液体渗入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清晰、饱满起来!仿佛被无形的笔重新勾勒!

做完这一切,她极其迅速地合上药典,动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那本沉重的书册被她小心翼翼放回矮几原位,仿佛从未被移动过。她站起身,转过来时,

脸上已恢复了惯常的平静,只是唇色似乎更加苍白,眉宇间笼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疲惫。

“公子醒了?”她走到床边,声音平静无波,只是那双清亮的眼睛深处,

似乎有光芒黯淡了些许,“药快好了。”她伸手探了探我的额头,指尖冰凉依旧,

却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我闭上眼,喉咙干涩得发不出任何声音。胸腔里翻江倒海,

比病痛更甚的,是惊涛骇浪般的冲击和冰冷彻骨的恐惧。那绿色的光雾是什么?

她竟能修复古籍?她到底是什么?

那本药典……那页关于“蜂妖”的记载……一个模糊而惊悚的念头,如同黑暗中的毒蛇,

悄然探出了头。冬日的寒意终于被几场零星小雪送走,山寺外的枯枝上,

悄然萌发了点点鹅黄嫩芽。缠绵病榻近十年,我竟也奇迹般地感到了久违的松快。

咳嗽依旧有,但不再撕心裂肺,喉咙里那股铁锈般的血腥味也淡了许多。

沉重的身体仿佛卸下了无形的枷锁,虽然依旧虚弱,

却有了支撑着下地、甚至在院子里慢慢走动的力气。

久违的、带着泥土和草芽清香的空气涌入肺腑,不再是折磨,而是一种带着刺痛感的畅快。

绿漪依旧每日煎药。那药汁的苦涩似乎并未改变,但入喉之后,

腹中却会升腾起一股奇异的暖流,缓慢而坚定地驱散着四肢百骸的寒意。

我看着她守在炉火旁的侧影,日光勾勒着她秀丽的轮廓。她似乎比之前更安静了,

眼神常常望着跳跃的炉火出神,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疏离和……尘埃落定般的释然。

“公子气色好多了。”她将温热的药碗递给我,指尖冰凉依旧。她的目光落在我脸上,

又飞快地移开,看向窗外那株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桠,声音轻轻的,“春日快到了。

”我接过药碗,没有立刻喝。碗沿的温热透过指尖传来。我看着她的眼睛,

那双清澈的眸子里,映着窗外的微光,也映着我此刻复杂难辨的心绪。“是啊,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干涩,“春日……万物复苏。”她轻轻“嗯”了一声,不再说话,

只是安静地看着窗外。禅房里一时只剩下药汁微沸的咕嘟声和炉火燃烧的噼啪轻响。

那股清甜的槐花蜜香,似乎也淡了许多,像即将消散的晨雾。“绿漪,”我放下药碗,

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我的病……是不是快好了?

”她背对着我的身影似乎僵了一下。过了片刻,她才缓缓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

甚至唇角还努力地向上弯起一个极浅的、却显得无比脆弱的弧度。“是啊,公子。

”她的声音很轻,像一片羽毛落在心上,“待公子……真正大好,我便走了。”又是这句话。

这一次,却没有了往日刻意维持的距离感,

反而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无法言说的疲惫和……某种决绝的告别意味。她垂着眼帘,

长睫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遮掩了所有情绪。我的心猛地一沉,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

那本药典沉甸甸地压在矮几上,书页间仿佛还残留着她指尖的微凉和那神秘的碧色气息。

她的话,像一句最终宣判。她似乎真的在等着离开,等着完成某个注定的使命。“走?

”我盯着她,喉咙发紧,“走去哪里?”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上我的视线,那平静之下,

却像是结了冰的深湖。“山野精怪,自有去处。”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

“公子……珍重。”说完,她不再看我,转身端起药罐的残渣,步履无声地走了出去。

绿色的裙裾拂过门槛,消失在门外渐浓的暮色里。只留下那若有似无的槐花蜜甜香,

和那句“我便走了”,在空寂的禅房里反复回荡,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凉意。我僵坐在床上,

手指无意识地抓紧了身下粗糙的被褥。窗外的天色彻底暗了下来,

那本青布药典在昏暗的角落里,像一个沉默的、窥伺已久的幽灵。山寺的春意一日浓过一日,

嫩绿爬满了枝头,鸟雀的啁啾也多了起来。我的身体,竟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恢复着。

苍白的面颊有了血色,枯瘦的手腕也渐渐丰润。除了偶尔几声轻咳,

那纠缠了十年、如同附骨之疽的寒疾阴霾,似乎真的在消散。然而,另一种沉疴,

却在心底深处疯狂滋长。赵家那本厚厚的药典,被我翻得几乎散了架。昏黄的烛火下,

手指无数次地划过那几页早已烂熟于心的记载。指尖下粗糙的纸页,

仿佛带着祖辈冰冷的目光。“……蜂妖者,百年生灵,集草木精华,通人言,

善化形……其心乃天材地宝,形若琉璃,色如碧玺,蕴无上生机……取之入药,

佐以寒潭玉髓、九叶还魂草之根,可活死人,肉白骨,祛除一切沉疴阴寒,

延寿百年……”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我的眼上,烙在我的心上。活死人,

肉白骨……祛除一切沉疴阴寒……绿漪的身影在我眼前晃动。她指尖跳跃的绿焰,

她修补书卷时那不可思议的灵巧,她身上那无处不在的槐花蜜香,

她修复药典时唇齿间流泻的碧色光雾……还有那句反复响起的“待公子病愈,我便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