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远,继承了一座老宅。
 整理遗物时,我发现了一本奇怪的访客记录簿,上面写着:昨日来访者——林墨。
 问题是,这本记录簿是空的,除了这个名字。
 更诡异的是,每天清晨翻开,都会出现一个新的“昨日来访者”。
 我开始在房子里看到那些名字的主人,他们穿着不同时代的衣服,沉默地注视着我。
 直到有一天,我在记录簿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第一章 遗产我叫陈远,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配着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生。
直到那封律师函像一只灰色的鸟,撞破了我办公室玻璃幕墙外的喧嚣,带来了我远房叔公陈景明的死讯,以及他留给我的全部遗产——一栋位于青屿市老城区的宅子。
我和这位叔公见面次数屈指可数,印象里是个瘦高、沉默,眼神总像望着很远地方的老人。
家族里关于他的传言不少,大多围绕着这栋他守了一辈子的老宅,说里面藏着东西,说他不近人情。
父母早年搬离青屿,关系早已疏远,这份突如其来的遗产,更像是一个沉重的、带着霉味的包袱。
一周后,我站在了这栋名为“槐安路17号”的建筑前。
它比照片上更显苍老,青砖墙面爬满了干枯又新生的藤蔓,木质窗棂斑驳剥落,透着一股被时光遗忘的固执。
周围的新建筑鳞次栉比,更反衬出它的格格不入。
钥匙在锁孔里费力地转动,发出“咔哒”一声闷响,仿佛惊醒了一个沉睡多年的梦。
门开了,一股混合着尘土、旧木头和淡淡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并不难闻,却沉甸甸地压在心口。
阳光透过高高的、积满灰尘的窗户,在昏暗的室内切出几道斜斜的光柱,光柱里浮尘舞动,如同微缩的星海。
大厅空旷,家具寥寥,都蒙着白布,像一群静默的守灵人。
脚下的木地板随着我的脚步发出呻吟。
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包裹了我,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巨大的孤寂,仿佛这房子本身就是一个活物,正在缓慢地呼吸。
遗嘱执行人只交代了基本事项,对于宅子的历史和陈设,语焉不详。
我此行的目的很简单:尽快清理,然后决定是卖是留。
连续几天,我都在和各种蒙尘的旧物打交道。
叔公的生活显然极其简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