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博雅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乌纱定

第二章:归途

发表时间: 2025-11-05
工作室里,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木地板上划出一道道斑马线似的条纹。

林晓月坐在电脑前,整理着上周婚礼的照片。

屏幕上,新娘的笑容完美无瑕,宾客们的表情生动自然,每一张都符合商业摄影的标准——但就是缺少了那种能首击人心的力量。

她叹了口气,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林立的高楼大厦上。

厦门这座城市,美丽而忙碌,但有时却让她感到莫名的窒息。

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张思睿”。

林晓月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晓月,你昨天就那么走了,知道王总夫妇有多失望吗?”

张思睿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悦,“我好不容易才帮你圆过去。”

“我不是让你代我道歉了吗?”

林晓月揉着太阳穴,感到一阵疲惫。

“道歉有什么用?

这是建立人脉的机会!

你总是这样,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完全不考虑现实。”

张思睿的声音越来越高,“你那套关于纯粹爱情的论调,在现实生活中根本行不通!”

林晓月沉默了片刻,轻声道:“思睿,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太不一样了。”

“什么意思?”

“我接了一个新项目,需要离开厦门三个月。”

电话那头沉默了半晌,然后传来张思睿难以置信的声音:“三个月?

什么项目这么重要?

你手头不是还有好几个商业拍摄吗?”

“是‘闽南传统婚俗深度记录项目’,由省文化基金会资助的。

我需要去泉州、漳州等地,深入乡村记录传统婚俗。”

“乡村?

记录婚俗?”

张思睿几乎笑出声,“晓月,你认真的吗?

这种项目能赚多少钱?

对你的事业有什么帮助?

你都快三十岁了,能不能现实一点?”

那句“快三十岁了”像针一样刺进林晓月的心里。

她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我己经决定了,下周就出发。”

“所以你完全没考虑过我的感受?

没考虑过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未来?”

林晓月终于忍不住提高了声音,“思睿,你设想的未来里有真正的我吗?

还是只是一个符合你期望的、温顺的妻子形象?”

电话那头陷入长久的沉默。

“如果你执意要去,我想我们需要冷静一下。”

张思睿最终冷冷地说。

“也许我们确实需要冷静。”

林晓月轻声回答,然后挂断了电话。

她放下手机,双手微微颤抖。

两年的感情,或许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但奇怪的是,除了些许伤感,她更多的是解脱。

林晓月站起身,开始整理行李。

相机、镜头、笔记本、录音笔——她把所有可能用到的设备一一收进行李箱。

动作麻利而坚定,仿佛这个决定早己在她心中酝酿多时。

三天后,林晓月踏上了开往泉州的动车。

当列车驶出城市,窗外的景观逐渐从高楼大厦转变为连绵的丘陵和零散的村庄时,她的心情奇异地平静下来。

与张思睿的分手比想象中顺利,他似乎也早己预料到这一结局,只是冷淡地祝她“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她想要的,正是此刻窗外掠过的这片土地所承载的、未被商业化完全侵蚀的传统与文化。

抵达泉州后,项目组安排她住在一位本地老人的家中,说是能让她更好地体验当地文化。

根据地址,她找到了一座隐藏在巷弄深处的闽南传统红砖古厝。

古厝门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坐在竹椅上择菜。

她身着简单的棉布衫,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整洁的发髻,满脸的皱纹仿佛刻满了岁月的故事。

“请问是李素心奶奶吗?”

林晓月拖着行李箱,轻声问道。

老妇人抬起头,一双依然清亮的眼睛打量着林晓月,脸上慢慢绽开温暖的笑容:“你就是小林吧?

来来来,快进来,路上辛苦了。”

林奶奶站起身,热情地拉着林晓月的手走进院子。

古厝内部别有洞天,传统的天井里种着几盆兰花,阳光从上方洒落,照亮了厅堂里古朴的家具。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旧木头的味道。

“你的房间我准备好了,就在楼上,朝南,光线好。”

林奶奶边走边说,“我一个老婆子住这么大的房子,冷清得很,你来了正好陪我说说话。”

林晓月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与厦门快节奏的生活相比,这里的时光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

安顿好行李后,林晓月下楼帮林奶奶准备晚饭。

在传统的闽南厨房里,她一边帮着洗菜,一边向奶奶介绍自己此行的目的。

“我在做一个关于闽南传统婚俗的记录项目,特别是那些快要消失的习俗。”

林晓月解释道,“奶奶,您在泉州生活这么久,一定见过很多传统的婚礼吧?”

林奶奶正在切菜的手微微一顿,然后继续动作:“是啊,见过不少。

现在的年轻人啊,都学西方穿白婚纱,其实我们闽南传统的婚服才讲究呢。”

“我听说有一种叫做‘乌衫’的习俗,您了解吗?”

林晓月顺势问道。

“哐当——”林奶奶手中的菜刀掉在砧板上,发出一声脆响。

老人家的脸色明显变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弯腰拾起菜刀。

“乌衫啊...”林奶奶喃喃道,眼神飘向远方,似乎陷入了回忆,“那是老早老早的习俗了,现在几乎没人记得了。”

“是什么样的习俗呢?

为什么新娘要盖黑纱?

听起来很不寻常。”

林晓月追问道,职业敏感让她察觉到这个话题的不同寻常。

林奶奶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有些老习俗,知道的越少越好。

乌衫...那不是普通的黑纱,说不清,说不清啊...”这种欲言又止的态度反而更加激发了林晓月的好奇心。

但她看出奶奶不愿多谈,便识趣地转移了话题:“奶奶,您能教我做这道菜吗?

闻起来真香。”

晚饭后,林晓月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搜索关于“乌衫”的资料。

然而,与林奶奶的反应一样,网络上的信息也少得可怜。

只有几篇学术论文简略提及闽南部分地区曾有新娘着乌衫的习俗,但对其起源和意义均语焉不详。

这种信息空白反而让林晓月更加坚定了探究的决心。

她站在窗前,望着泉州老城的夜景,点点灯火在夜色中闪烁,仿佛每一盏灯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未被讲述的故事。

她打开相机,对着窗外的景色拍了一张照片。

在回放的照片里,她注意到远处一座古老的建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神秘。

不知为何,林晓月想起了童年时外婆讲过的故事——关于老物件承载的记忆,关于跨越时空的联系。

她摇摇头,笑自己的想象力过于丰富。

但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告诉她,这次泉州之行,将不仅仅是记录几场传统婚礼那么简单。

“乌衫...”她轻声念着这个词,感觉它像一个等待被解开的谜题。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空中,清辉洒在闽南大地的红砖古厝上,也照进了林晓月充满期待的心里。

这一刻,她还不明白,这个简单的词汇将如何改变她对传统、文化乃至整个世界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