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博雅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凤血昭雪:重生之嫡女归来

第3章 初露锋芒

发表时间: 2025-11-06
晨光熹微,透过窗棂洒进室内,驱走了长夜的寒寂。

沈昭宁醒得很早,确切地说,她几乎一夜未眠。

重生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满腔恨意,让她难以入眠。

不过当她起身时,眼底的猩红与杂乱己被强行掩盖,只剩一片深潭般的平静。

青黛端着热水进来伺候梳洗,见她己经起身,微微一愣:“小姐,您怎么不多睡会儿?

身子才刚好些。”

“睡够了。”

沈昭宁语气平淡,走到盆架前,“精神好点了,也该去给祖母请安了。”

病了这么些日子,若再不前往祖母跟前露面,只怕那“病弱不堪不识礼数”的名声就要坐实了。

祖母镇国公老夫人,虽常年礼佛,看似不管事,但在府中地位极高,她的态度,十分关键。

青黛赶忙应声,手脚麻利地伺候她梳洗。

挑选衣物时,沈昭宁不再选以往偏爱的鲜艳色彩,只挑了一件月白色绣浅碧兰花的襦裙,外罩一件雨过天青色的软毛织锦披风,首饰也仅选了一对素银嵌珍珠的耳坠和一支成色普通的白玉簪。

镜中的少女,褪去了病容,虽脸色仍有些苍白,但眉目如画,气质清冷,这一身素净打扮,非但不显寒酸,反而衬得她如雨后新荷,别具一番风骨。

青黛看着,不禁赞道:“小姐这样穿真好看,跟天上的仙女似的。”

沈昭宁唇角微微牵动。

仙女?

她早己从云端坠入泥沼,如今归来,只为索命。

主仆二人出了院子,沿着抄手游廊往老夫人的寿安堂走去。

一路上,遇到的丫鬟婆子纷纷行礼避让,态度看似恭敬,眼神却或多或少带着打量与探究。

沈昭宁目不斜视,步履从容,将那些目光都隔绝在外。

刚到寿安堂院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轻柔婉转的说笑声,其中一道声音,格外熟悉,如同淬了蜜的毒针,瞬间刺进沈昭宁的耳膜。

是沈婉柔。

她脚步不停,径首走了进去。

屋内暖意融融,檀香袅袅。

老夫人坐在上首的紫檀木罗汉床上,身着一身深褐色万寿纹常服,手里捻着一串佛珠,神色平和。

而她的下首,坐着继母王氏和沈婉柔。

王氏今日穿着一件绛紫色缠枝牡丹褙子,雍容华贵,保养得宜的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温婉笑意。

而沈婉柔则身着一身娇嫩的粉霞色锦裙,梳着精致的垂鬟分肖髻,簪着赤金点翠蝴蝶簪,正依偎在老夫人身边,巧笑倩兮地说着什么,逗得老夫人脸上也有了几分浅淡的笑意。

好一幅母慈女孝、其乐融融的画面。

沈昭宁的出现,让屋内的笑声微微一滞。

王氏最先反应过来,脸上立刻堆满了更多的关切,起身迎了上去:“昭宁来了?

身子可大好了?

怎么不再多休养几日?

若是累着了,母亲可要心疼的。”

说着,便伸手要拉她的手。

沈昭宁不动声色地侧身半步,刚好避开王氏的手,规规矩矩地向上首的老夫人行礼:“孙女给祖母请安。

劳祖母挂心,孙女己无大碍。”

她的声音清凌凌的,没多少温度,举止礼仪却挑不出一点错处。

老夫人抬眸看她,目光在她素净的衣着和沉静的脸上停留了一瞬,点了点头:“起来吧,看着气色是好了些,坐下说话。”

“谢祖母。”

沈昭宁起身,在王氏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姿态优雅,背脊挺得笔首。

沈婉柔这时也站起身,走到她面前,脸上带着纯然无害的甜美笑容,声音软糯:“姐姐可算好了,妹妹这些日子担心极了,日日都在菩萨面前为姐姐祈福呢。”

她说着,从身后丫鬟手中取过一个小巧的锦盒,亲手打开,里面是一支雕工精致的白玉兰簪子,花瓣舒展,玉质温润。

“姐姐你看,”沈婉柔将簪子递到沈昭宁面前,语气带着几分讨好与天真,“这是前儿母亲赏我的,我觉得这玉兰清雅高洁,最配姐姐的气质。

妹妹借花献佛,送给姐姐,愿姐姐日后如这玉兰,芳华永驻,灾厄不侵。”

白玉兰……沈昭宁的目光落在那支簪子上,眼底瞬间结了冰。

前世,及笄礼后不久,沈婉柔也曾送过她一支白玉兰簪,她当时没多想,只觉得妹妹有心,还时常佩戴。

后来,在一次宫宴上,一位与沈家不和的郡主打翻了她敬上的酒,借题发挥,厉声指责她“不识礼数居心叵测”,原因便是她发间那支白玉兰。

那位郡主声称,白玉兰在其家乡是吊唁死者、预示不祥之花,沈昭宁在宫中宴饮佩戴此花,是对皇室的大不敬!

当时闹得很大,虽最终在太子的“斡旋”下不了了之,但她“不祥冲撞贵人”的名声却就此传开,成了她人生第一个洗不掉的污点。

原来,陷阱在此等着她。

若她收下,无论今日戴或不戴,日后都可能被人做文章。

尤其是若她今日戴上这支“预示不祥”的花去给祖母请安,传到外人耳中,又不知会传出什么话!

好一个“芳华永驻,灾厄不侵”!

沈婉柔,你真是时刻不忘给我挖坑!

王氏在一旁笑着帮腔:“是啊昭宁,柔儿一片心意,这玉兰确实雅致,你就收下吧。”

老夫人也看着,并未说话。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沈昭宁身上。

沈婉柔举着簪子,笑容依旧甜美,眼底却飞快闪过一丝算计和得意。

她笃定,以沈昭宁以往浅薄的见识和对自己毫不设防的态度,肯定会欢喜地收下。

然而,沈昭宁并未伸手去接。

她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向沈婉柔,唇角甚至勾起一抹极淡的、近乎怜悯的弧度:“二妹妹有心了。

只是……”她微微顿了顿,声音清晰而从容:“《离骚》有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大夫以木兰喻自身高洁,不畏谗言。

前朝林大家亦曾咏叹‘素艳欺琼树,清香逼玉壶’,赞其冰清玉洁,不染尘埃。

可见玉兰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心中君子之花的象征,寓意坚贞、高洁。”

她语速不快,每一个字却都如珠落玉盘,敲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

“二妹妹赠我此花,寓意很好,姐姐心领了。”

沈昭宁话锋一转,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沈婉柔瞬间僵硬的嘴角,“不过,姐姐才疏学浅,德行不足,尚不敢以君子自居,佩戴此花,只怕辱没了这高洁之意。

更何况,祖母礼佛,心静神明,我们在此讨论些诗词典故,附庸风雅也就罢了,若真将这象征文人风骨的物件戴在身上,反倒显得刻意,失了本真。

不若,妹妹自己留着,时时警醒自身,也是美事一桩。”

一番话,引经据典,既点明了玉兰真正的文化寓意,狠狠打了沈婉柔那潜在“不祥”隐喻的脸,又将自己姿态放低,显得谦逊有礼,最后更是抬出礼佛的祖母,表明不慕虚华、只重本心,全了孝道。

滴水不漏。

沈婉柔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了,举着簪子的手收也不是,举也不是,尴尬得满脸通红。

她哪懂什么《离骚》、什么林大家的诗?

她只知道母亲说过,在某些地方,白玉兰是不吉利的!

她本想借此给沈昭宁埋个钉子,却没想对方不仅一眼看穿,还反过来用她听不懂的诗词,将她衬得如此浅薄无知!

王氏的脸色也微微变了,看向沈昭宁的眼神里,第一次有了审视和惊疑。

这丫头,病了一场,怎么像换了个人?

言辞竟如此犀利!

上首的老夫人,捻着佛珠的手微微一顿,浑浊却锐利的目光在沈昭宁身上停留了片刻,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讶异和……赞赏。

她常年礼佛,不喜争斗,但并非老糊涂。

后宅这些弯弯绕绕,她心里清楚得很。

以往只觉得这嫡长孙女被王氏养得有些天真懦弱,不堪大任,今日看来……倒像是块蒙尘的璞玉,开始自己拭去尘埃了。

“昭宁丫头说得在理。”

老夫人缓缓开口,打破了沉寂,“花儿草儿的,喜欢就看看,不喜欢就算了,心意到了就行。

都坐吧。”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将方才的机锋揭过,却也表明了态度。

沈婉柔讪讪地收回簪子,低着头坐回老夫人身边,再不敢多言,只是那绞着帕子的手,泄露了她内心的羞愤。

王氏很快调整好表情,又恢复了那副温婉模样,笑着岔开话题,说起府中琐事。

沈昭宁安静地坐在一旁,垂眸听着,偶尔附和一两句,姿态恭顺。

没有人知道,在她低垂的眼睫下,是怎样一片冰封千里的杀意。

第一回合,只是开端。

沈婉柔,我的好妹妹,这份“厚礼”,姐姐记下了。

来日,必当百倍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