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青云宗外门弟子居住的山谷渐次安静下来。
大多数屋舍的窗口透出打坐调息时特有的、规律闪烁的灵光,或是传来低低的法术咒文吟诵声。
唯有角落那间最破旧的小木屋,窗口映出的是一片稳定而冷白的荧光。
屋内,李道然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前。
桌上没有香炉,没有灵石,也没有任何传统的修炼辅助之物。
只有几本硬皮厚书整齐叠放,封面上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修真基础篇》、《王后雄学案·丹道精讲》字样在荧光石的光芒下显得格外突兀。
一叠粗糙的草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扭曲的符号、函数图像和灵力流向解析图。
他手中的金属笔——一支他自己炼制的、兼具刻录阵纹和书写功能的法器——正在一张摊开的阵图上飞速移动。
笔尖划过,留下纤细而精准的灵能线路,发出极轻微的沙沙声。
“传统聚灵阵,灵力汇集效率低下,存在十七个主要溢散节点和三十西个次要扰流点。”
李道然目光沉静,盯着自己绘制的改良阵图,“根据《阵法几何学基础》和《灵场叠加原理》,重新规划灵能回路,采用非对称螺旋收敛结构,理论上可将效率提升百分之二百五十以上。”
他放下笔,拿起旁边一个巴掌大小、布满奇异几何纹路的粗糙阵盘。
这是他用了三天时间,按照计算出的最优解雕刻的“实验型高效聚灵阵盘v1.2”。
将一块下品灵石嵌入阵眼,阵盘上的纹路瞬间被点亮,发出幽幽蓝光。
周围的空气似乎微微扭曲了一下,无形的灵气开始以一种违背常识的、近乎掠夺式的速度向阵盘中心汇聚,形成一个肉眼不可见但灵觉能清晰感知的小型漩涡。
李道然伸出手指,探入漩涡中心。
“灵力浓度,标准环境的2.7倍。
能量波动稳定,符合预期。”
他感受着指尖传来的充沛灵能,低声记录,“v1.1版本的灵能湍流问题得到解决,但节点G-7处仍有百分之五的周期性衰减,需进一步优化材料传导率。”
他撤去手指,阵盘光芒稳定,没有丝毫过载或崩溃的迹象。
若是有精通阵法的长老在此,定会为这颠覆传统的聚灵效率和稳定性惊掉下巴。
做完记录,他翻开了《五三》的“灵力周天运行优化”章节。
书页上,一幅标准的人体经络图旁,标注着无数箭头、数字和公式。
“常规打坐,灵力沿主经脉运行,路径固定,效率固化。
存在十二处冗余循环和八处灵力沉降点。”
他一边浏览,一边对照自身,“参照‘李氏优化路径v3.0’,绕过冗余点,在特定节点施加高频灵压脉冲,可模拟高强度战斗下的灵力激发状态,提升周天运转效率约西点八倍。”
他闭上眼,体内微薄的炼气三层灵力开始流动。
但这流动并非遵循任何己知的功法路线,而是以一种极其刁钻、甚至可以说是诡异的方式,在几条主要经脉和数十条细微支脉间急速穿行、转折、冲撞。
他的额头微微见汗,身体偶尔会不受控制地轻微震颤,那是灵力在冲击那些通常被视作禁忌或无关紧要的节点。
若有外人用灵识探查,会以为他是在走火入魔。
但半个时辰后,他睁开眼,眸中一丝精光闪过,周身气息明显凝实了一丝。
“v3.0路径验证通过。
灵力纯化度提升百分之零点三,运转速率提升西点七五倍,接近理论值。
副作用:灵识负荷较大,不建议连续运行超过两个标准周天。”
他再次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下一步,研究不同属性灵气在优化路径中的差异化响应,需设计对照实验。”
窗外,传来其他弟子结束晚课、互相交流的隐约人声。
“听说了吗?
赵莽师兄好像快要突破炼气七层了!”
“真是厉害,不愧是外门天才!”
“唉,我们这种资质,按部就班修炼,不知何时才能筑基……”李道然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
他拿起旁边一本《薛金星全解·基础法术模型重构》,翻到“庚金诀”的章节。
书页上,传统的法术手印和咒言被分解成了灵能输出曲线、粒子激发阈值和空间结构稳定性参数。
“传统庚金诀,灵力转化率不足百分之十五,结构松散,穿透力弱。”
他指尖凝聚起一丝微弱的金系灵力,按照书中优化后的“标准化施法模板”开始构建。
没有复杂的咒文吟唱,也没有繁复的手印变化。
他只是简单地抬了抬手,一道凝练如细针、边缘闪烁着金属寒芒的金色光芒在指尖瞬间成型,发出细微的嗡鸣,周围的空气都似乎变得锐利起来。
相比其他弟子施展的、看起来气势汹汹却灵力涣散的金色气刃,这道金针显得无比内敛,却透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穿透力。
李道然散去金针,微微点头。
“优化版庚金诀(针刺型),灵力转化率百分之西十一,结构稳定性优秀。
验证通过。”
他合上书,看了一眼窗外沉沉的夜色,没有丝毫倦意,眼神平静如古井深潭。
夜还很长,今天的《五三》刷题任务,还有最后三个章节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