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博雅推书!手机版

博雅推书 > 其它小说 > 我给她做了三年的备胎,她说不知道我在喜欢她

我给她做了三年的备胎,她说不知道我在喜欢她

婧岩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男生生活《我给她做了三年的备她说不知道我在喜欢她由网络作家“婧岩”所男女主角分别是周启程林知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主要角色是林知夏,周启程的男生生活小说《我给她做了三年的备她说不知道我在喜欢她由网络红人“婧岩”创故事精彩纷本站纯净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237601章更新日期为2025-11-08 21:36:04。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我给她做了三年的备她说不知道我在喜欢她

主角:周启程,林知夏   更新:2025-11-08 22:33:0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她拿着我的PPT,说要给心上人看我给林知夏做 PPT 的第三个年头,夜里十点半,

整层办公楼只剩下我们两个的灯还亮着。会议桌上摊着她那堆五颜六色的便签,

咖啡杯底一圈圈咖啡渍,电脑屏幕上,是我刚帮她改完的第十七版。我盯着最后一页,

忍不住又改了一个字。“‘谢谢观看’太冷。”我说,

“不如改成‘谢谢你看完我这点碎碎念’。”林知夏拿着一次性杯子,靠在窗边晃着杯盖。

“顾野,你对‘碎碎念’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她走过来,俯身看我的屏幕。

微凉的洗手液味从她袖子里慢慢散出来。我鼠标移过去,把那行字调大了一号。

“这样比较像你。”我说,“又话多,又爱叨叨。”林知夏用杯盖轻轻敲了我脑袋一下。

“嘴巴这么损。”她笑的时候,眼尾有一小截浅浅的卧蚕。那地方我盯了三年,

心里熟得跟自家门牌号一样。三年里,每次部门路演、项目答辩、竞聘、客户提案,

只要是她要上台,PPT 一定是我做。别人眼里,我是技术支持,是好同事,

是特靠谱的好哥们。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干的是一份没人发工资的暗恋兼职。

我把文件保存好,发到她微信。“改完了。”我说,“你明天彩排再过一遍。

”林知夏“嗯”了一声,手机亮起来。她拿着杯子,用指节点着手机边框,

一条条消息滑过去。屏幕倒映在那双眼睛里,光一闪一闪的。“顾野。”她突然开口。

“干嘛。”“你说明天我那场,效果能好吗?”“能。”我下意识回,

“你的发挥一向……不错。”“我是说,”林知夏压低声音,“那个他,会不会喜欢。

”我手指在键盘上顿了一下。窗外车流压成一片模糊的光带。屋里很安静,

连空调的滴答声都听得见。“哪个他?”我问得很慢。林知夏把杯子放下,绕到我这边,

把电脑屏幕往自己那边拉了一点。“你帮我看下,最后这一页。”她点开我刚改完的尾页。

白底,黑字。中间一行,被我换掉的“谢谢观看”,已经变成另一句话。“遇见你,

是我最意外的惊喜。”那句话后面,多了一小行灰色的脚注。“——如果你能看到这里,

就再多给我一点勇气。”不是我写的。我的心像被人拿橡皮突然擦了一下,空出一块发白。

“这行字,你啥时候加上去的?”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有点干。“刚才你去接电话的时候呀。

”林知夏用食指点了点屏幕,“你不觉得很巧妙吗?前面都是工作内容,只有最后一页,

才是我想说的。”她说话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那种亮,不是冲着我来的。

“你要拿 PPT 告白?”我还是问了一句。林知夏点头。“准确点说,是‘顺便’。

”她笑,“明天那场分享,他一定会来旁听的。”“‘他’是谁?”“周启程啊。

”这个名字,我当然认识。产品部的金牌讲师,公司的活招牌,

每次全员大会必点名的风云人物。也是,这半年里,林知夏聊天记录里,

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字。林知夏看着屏幕,一边说一边扯开马尾,又重新扎紧。“顾野,

你还记得上次团建,他帮我挡酒那次吗?”我记得。那场饭局上,周启程替她喝了三杯,

转头让我帮他做复盘 PPT,把要求列了八条。那天晚上,我给两个人各做了一份。

“从那之后,我就觉得,他其实挺细心的。”林知夏说,“你看,这次内训是他申请的,

说想多带新人,我顺便就报了名。”她说“顺便”的时候,眼睛里都是认真。

我看着那行“遇见你,是我最意外的惊喜”,屏幕光把字照得特别干净。干净得有点残忍。

三年里,我给林知夏做过几十套 PPT。从“新媒体运营方案”,到“季度数据复盘”,

再到“个人晋升述职”。每一页的配色、每一处动效、每一个小图标,

我都知道她喜欢哪一种。我以为,这些细节,只有在意才记得住。现在看来,我记住的是她。

而她,只是记住了我的技术。“顾野。”林知夏又喊了我一声。“嗯。”“你帮我看看,

会不会太直白?”她盯着那句告白,“还是要不要再委婉一点?”我盯着屏幕笑了一下,

笑意只停在嘴角。“你平时说话比这直多了。”林知夏想了想,自己也笑了。“也是。

”她把那行字又加了一个动画效果,设置成“最后呈现”,动作名称叫“渐显”。

渐渐显现的,不止是那句告白。还有我三年里,一点点被挤到角落里的心思。

“明天周启程真的会来吗?”我还是问。“人事那边说了,他会坐在第一排。”林知夏说,

“你到时候帮我坐第二排,给我打个气。”“我?”“对啊。”她理所当然,“每次上台前,

你不是都会在吗?”我突然有点说不出话。三年来,她习惯了我在场。习惯到,

把我的存在当成背景音。她怕忘词,就要我在台下帮她翻页提示。她怕场面冷,

就要我在观众里带头鼓掌。她怕内容太枯燥,

就要我在 PPT 里塞几张她觉得好笑的表情包。只有一样东西,她从来没想过要。

也从来没发现我在给。林知夏见我不说话,伸手在我面前晃了一下。“顾野,

你不会是紧张比我还厉害吧?”“我不紧张。”我把笔记本合上,站起来,“我只是有点,

困。”“熬了你两晚上,你当然困。”她说,“等我明天告白成功,请你喝一星期的咖啡。

”“告白成功?”我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对啊。”林知夏一点都不怀疑,“毕竟,

PPT 是你做的嘛。”她说这话的时候,冲我竖了个大拇指。那一瞬间,我突然有点想笑。

林知夏觉得,只要是我做的东西,效果都不会太差。可她不知道,有一件事,

我认真做了三年,到现在还彻底失败。那件事叫:让她发现,我喜欢她。电梯下到负一层,

风从地下车库吹过来,带着一点潮味。林知夏拉了拉外套,转头冲我摆手。“明天见。

”“明天见。”车尾灯一盏盏亮起来,在黑暗里排成长长一串。我站在原地,掏出手机。

屏幕上,微信聊天框最上面那一条,是我刚发给她的那句:“尾页帮你改好了。”再往上翻,

是三年里,所有的“帮你做完了”“这页我再帮你调整一下”“别紧张,你一定行”。

那些话堆在一起,好像一套庞大的、没有标题的 PPT。每一页都在讲她。却没有一页,

讲过我。2她在台上告白,我在台下帮她翻页第二天的公司内训,被安排在大会议室。

九点半,灯光打在投影幕布上,一片干干净净的白。我坐在第二排靠中间的位置,

腿边放着电脑包。第一排偏右,空着一个位子,座位牌上写着“周启程”。

人事部的小姑娘在前面忙着发签到表,嘴里叼着笔,边勾名字边往门口看。“他怎么还没来?

”她小声嘀咕。她说的“他”,不用名字也知道是谁。林知夏穿着那件浅米色西装,

在过道那头来回走。高跟鞋踩在地毯上,没有声响,只能看出她一步比一步快。“顾野。

”她突然转头朝我招手。我站起来,走过去。“你再帮我看一眼。

”她把手里的 U 盘塞给我,“我怕动画不流畅。”我把 U 盘插进自己的电脑,

点开那套已经改到“final-final-3”的 PPT。第一页封面,

最后一页告白。中间,是她昨晚念了不下十遍的分享内容。“你紧张?”我问。“有一点。

”林知夏伸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心跳得跟鼓点似的。

”她说完又改口:“不过想到他会在第一排,我又觉得,还好。”“为什么?

”“因为他在的话,我就会更想好好表现。”她抿了抿唇,“你不觉得这种感觉,很燃嘛?

”我“嗯”了一声,没再往下接。有些问题,我问过自己无数遍。比如,

三年里我帮她做了那么多 PPT,她上台时眼睛却从来不会停在我这一排。又比如,

如果今天坐在第一排的人是我,她会不会把那行告白写得更直白一点。

会议室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来了来了。”人事部小姑娘压低声音。周启程走进来,

拎着一杯热咖啡,外套搭在手臂上,扣子只系了一半。他扫了一圈,视线从我们这一排掠过,

冲林知夏点了点头。“早。”“早。”林知夏声音轻了一点。她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袖口。

那是她每次紧张时的动作。周启程坐到第一排,随手把咖啡放在桌角,打开自己的笔记本。

人事总监开始做开场白。什么“内部赋能”“知识分享”“共同成长”,

那些话在我耳朵里绕了一圈,最终只剩下最后一句:“今天第三个分享的,

是我们内容部的林知夏。”林知夏下意识扭头看了我一眼。那一眼,像是在确认我还在。

我冲她点了下头。算是给她一点无关紧要的勇气。前两个讲师讲完,台下掌声零零散散。

有人趁着间隙刷手机,有人窃窃私语。轮到林知夏时,会议室的灯暗了一格,

打在幕布上的投影亮起来。封面是一张她选的图。是一个女孩站在城市高楼之间,背影细小,

却把头发扎得很整齐。标题叫《从零开始,我的内容三年》。我坐在第二排,掌心有一点汗。

不是替她紧张,是替那张最后一页紧张。“大家好,我是内容部的林知夏。”她站在台上,

手心捏着无线翻页笔。声音比我想象中稳定。“这是我入职的第三年,三年里,

我做过的文案有一千多条,删掉的,大概是这个数字的三倍。

”幕布上跳出一堆被划掉的句子,配着她自嘲的语气,台下一阵轻笑。

我目光瞄了一眼第一排。周启程正低头在本子上写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在记她说的重点。

林知夏继续讲,从最初第一篇阅读量不及预期的推文,到后来爆过几个小热点,

再到被客户点名指定合作。每翻一页,台下的气氛就热一点。她讲到自己怎么熬夜改稿,

怎么被反馈打回来,又怎么咬牙顶过去。这些故事,我听过不止一遍。有些细节,

是她半夜坐在工位旁边,捧着纸杯跟我抱怨的时候说的。有些,是她困到眼睛睁不开,

却还在群里发来“最后再改一版”的时候,我从那些对话缝隙里自己拼的。“很多人觉得,

做内容只是‘写几句字’。”她顿了顿,“可真正开始之后,我才发现,那几句字,

是你所有情绪和耐心堆出来的。”她说这句话时,视线下意识往第一排那个方向偏了一点。

台下有几个人点头。人事总监低声说了句:“小姑娘讲得不错。”我的手下意识收紧。

从第三分钟到第十八分钟,她的分享一直很顺。我几乎能预判她下一页会翻到哪里。

因为那些页码,是我熬夜到两点给排出来的。“最后一部分,我想讲讲‘遇见’。

”她翻到倒数第二页,

布上出现几个关键词:第一份工作 第一个客户 第一篇爆文她一条条讲过去。

我的心跳开始跟着屏幕右下角的小进度条往后推。她的尾页,就在下一页。“最后呢,

我想借这次分享,说一件比较私人的事情。”她吸了一口气,手指在翻页键上停了一秒。

“希望那个他,能看到。”人群里立刻响起一阵起哄似的低笑。“哎哟,还有彩蛋?

” “谁啊谁啊?”有人转头朝第一排看。周启程也抬起头,眉梢挑了一下,笑得若有若无。

我看着他那一下微笑,突然有种很荒唐的感觉。一个人要成为别人故事里的“那个他”,

似乎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事。只要出现得刚刚好,就够了。林知夏按下翻页键。

幕布上跳出那一行字。“遇见你,是我最意外的惊喜。”在那句下面,

是我昨晚没见过的小尾注。“——谢谢你愿意听我讲完这三年。”林知夏没有立刻开口。

那行字的动画效果在大屏上慢慢显现,从虚到实。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有人小声倒吸了一口气。然后,某个八卦值爆表的人在后排低声说:“这是在现场告白吗?

”我能感觉到,一瞬间,几乎所有目光都往同一个方向偏过去。第一排右边。

周启程的手指在桌面轻轻敲着。节奏不快,像是在思考。他抬眼,看了那行字一眼,再抬眼,

看向台上的林知夏。两个人隔着一片灯光对视。那一刻,我大概知道,

今晚公司茶水间的流言会有新素材了。林知夏吸了吸气,声音比刚才轻了一点。“这三年里,

我遇见很多人,有同事,有领导,有客户。”她顿了一下,“还有一个人,

是我特别想谢谢的。”她的视线扫了一圈。先是第一排,停顿一秒。然后,鬼使神差地,

落在我这边。那一眼短得几乎可以忽略。可我还是看见了。“谢谢你们。”她把话圆回来,

“谢谢你们一路以来的包容和鼓励。”台下响起掌声。掌声淹没了那一小段微妙的停顿,

也淹没了她原本想往哪一个方向停更久一点的目光。人事总监带头站起来鼓掌,

说了一句:“年轻人挺有想法。”周启程也跟着拍手,表情看不出太多情绪。

我看见他转头跟旁边的同部门同事说了句话。对方笑着朝台上伸出大拇指。等整个分享结束,

主持人又说了几句总结,大家开始三三两两往外走。有人围上去找林知夏,

要她把 PPT 发到部门群,说要“好好学习”。林知夏手里还握着翻页笔,

手心被捏出一道浅红的印。她目光在人群里搜索了一圈。先找到我。“顾野。

”她朝我走过来,“你觉得,刚刚那一页,会不会太疯?”她说“疯”的时候眼睛在笑。

像一个刚闯完祸的小孩,既紧张又期待。“还好。”我说,“你本来就挺疯的。

”她一巴掌拍在我胳膊上。“认真的。”“挺好的。”我顿了顿,“至少不土。”“那他呢?

”她压低声音,“你有没有看到他的表情?

”我想起周启程看大屏幕时那一瞬间不深不浅的笑,想起他掌声落下后就低头回消息那几秒。

“还行。”我说,“看着不像想报警。”林知夏被逗笑,紧绷的肩膀总算松了一点。然后,

她又抬眼去找第一排。周启程这时正收电脑。他把电脑装进包里,

顺手拿起那杯已经凉掉的咖啡,转身往门口走。走到我们这排时,他停了一下。“林知夏。

”“在!”她几乎是条件反射地应了一声。“讲得不错。”他抬手,冲她晃了晃咖啡杯盖,

“有空把你的稿子也发我一份,我回去好好看。”“好。”“尾页那句,很有趣。

”他说“很有趣”三个字的时候,视线稳稳地落在她脸上。然后,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笑着点了点头,转身离开。我站在旁边,看着他从我们面前走过去,背影干净利落。

林知夏的耳朵,在那一瞬间红得很明显。她握着 U 盘的手更用力了一点。“顾野。

”她轻声叫我。“嗯。”“你听见了吗?”她眼睛亮得近乎耀眼,“他说,很有趣。

”我当然听见了。那三个字不大不小,刚好卡在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听见了。”我说。

她弯起眼睛,笑得毫不掩饰。那种笑容,我见过无数次。从第一篇阅读破万,

到第一次拿到奖金,再到第一次被领导夸“有潜力”。可没有一次,是因为我。

会议室的人渐渐散尽,只剩工作人员在收椅子。我们往外走,

脚步声在地砖上拖出一长串回音。林知夏突然停住。“顾野。”“干嘛。”“谢谢你。

”她转头看着我,语气认真。“如果没有你帮我做 PPT,我肯定不敢这么讲。

”这句话听上去很像表白。只不过,她表白的是我的能力。不是我。3他加了她微信,

我成了她的“情感顾问”内训结束的第二天早上,我刚坐下,电脑还没开机,

微信就跳出一条新消息。林知夏:救命!!后面跟了三个爆炸表情。

我喝到一半的豆浆卡在喉咙那里。顾野:又怎么了那边秒回。林知夏:他加我微信了!

!!后面跟了七个感叹号。我看着那一排标点,脑子里还残留着昨晚的灯光和掌声。

“他”是谁,不用问。微信又跳。林知夏:你快点来工位,我给你看我叹了一口气,

把豆浆放下,拿着手机往她那边走。内容部那一排,早上总是吵吵闹闹。有人在背文案,

有人在对稿,有人在抱怨咖啡太苦。林知夏背对着过道,坐姿笔直。屏幕光亮在她侧脸上。

我走过去的时候,她已经扭头盯着我看。“快快快。”林知夏把椅子往旁边一挪,“顾老师,

请你用你三年的专业经验,帮我鉴定一下。”“什么专业经验。

”我把她身后那张小马扎拉过来坐下。“做 PPT 的专业经验啊。”她一脸认真,

“做得好的人,一般眼光都不会太差。”我被这句鬼话噎了一下。林知夏把手机递过来。

聊天界面停在昨晚十点。第一条,是周启程发的。周启程:刚到家,

今天分享辛苦了下面是她回的。林知夏:不辛苦不辛苦,我还挺享受的再下面,

是那句。周启程:尾页很有趣那三个字,昨晚在会议室里听了一遍,

现在又在屏幕上看了一遍。感觉像是把刀从空气里,变成了实体。“后面呢?”我问。

“没后面了。”林知夏把手机拿回去,手指在屏幕上上下滑了几下,确认没有遗漏。

“他发完这句,我说了句‘谢谢’,他就发了个笑脸,然后就没了。”她抬眼看我。“你说,

这说明什么?”我嗓子有点干。“说明,他礼貌。”“只有礼貌吗?”她皱着眉,

“你不觉得,他主动加我微信,还特地提尾页,已经算挺有信号的吗?”“说不定,

人家只是对整个分享感兴趣。”我说。“那他可以说‘内容不错’啊。”林知夏立刻反驳,

“但他偏偏只提尾页。”她说着,自己先笑了。“我感觉,他就是那种表面谈工作,

其实心里懂的人。”我看着她那点小得不能再小的线索被放大到占满整张脸。这方面,

她一直很会自我说服。“那你现在想干吗?”我问。“我今天要不要找个机会,和他再聊聊?

”林知夏握着手机,屏幕上停在输入框。“比如,我可以发他一张会议室的照片,

说什么‘今天路过这里,还有点紧张后遗症’,然后顺势聊两句。”她说着,

已经真的打开了相册。我伸手摁住她的手机。“别。”“为啥?”“太用力了。”我说,

“你昨天已经挺用力了。”“那我不发照片,我发字。”她把手机抽回来,手指悬在键盘上。

“‘早上好’会不会太无聊?”我盯着那三个字,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可笑。三年里,

我给她改过无数句文案。从标题到话术,从开头到结尾。每次她说“不知道怎么说”,

我总能帮她找到一个刚刚好的表达。现在轮到我自己,却一句像样的话都不想给。不是不会。

是不甘心。“你要是真想聊,就别上来就问候。”我说,“你找个和他工作相关的点切进去。

”“比如?”她眼睛亮了一点。“比如你昨天不是说,想请他帮你看稿子吗?”“对对对!

”林知夏立刻在输入框里打字。林知夏:周老师,昨天您说有空帮我看稿子,

不知道您这周哪天方便呀她打完,强行按住自己。“你帮我看一下,会不会太急?

”“挺正常。”我看了一眼,“你又不是约人看电影。”“那我发了。”她深吸一口气,

点了发送。消息发出去的那一刻,她整个人都绷紧。手机握得太紧,指节有点发白。

十几秒过去,聊天界面安静。二十几秒过去,依旧安静。林知夏的肩膀一点点塌下来。

“他还没看见。”我提醒她,“你又不是他工牌。”她白了我一眼。“你能不能说点人话。

”她刚说完,手机震了一下。一条新消息弹出来。周启程:这周比较满,下周可以吗?

下面秒接第二条。周启程:你先把你觉得写得不太好的那几页发我,

我有空先瞄两眼林知夏整个人“唰”地一下又活了。“你看,你看!”她指着屏幕,

“他说‘有空先瞄两眼’!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愿意多花时间在我身上!”“也可能说明,

他对内容较真。”我说。“但他可以只说‘下周可以’,对不对?

”林知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逻辑里。“他多说了一句,就说明他愿意多做一点。

”我懒得跟她争。有些时候,人并不是真的需要一个观点。

只需要一个陪她一起把那点希望抬高一点的陪练。“那你赶紧挑两页给他发。”我说。

“我选哪两页啊?”“选你自己最满意的两页。”“那不是骗人吗?”她皱起鼻子,

“我想让他看到我真实水平。”我盯着她。“那你都发。”“……”林知夏被噎了两秒,

笑出声。“滚。”她笑完,还是老老实实打开了 PPT。“要不你帮我选吧。

”她把电脑搬到我桌上,“你比我清楚哪些地方比较——有亮点。”我看着屏幕,

心里闪过一个很幼稚的念头。要是我故意选差的,效果会不会打折扣。

但这个念头只停了半秒,就被我自己掐死。“第三部分的那两页。”我敲了敲屏幕,

“一个是你讲失败案例的那页,一个是你讲数据回弹的那页。”“为什么?

”“那两页最像你。”我说,“既嘴硬,又不认输。”林知夏愣了一下。“听起来,

好像夸奖。”“你爱怎么理解怎么理解。”她选好页面,导出图片,发了过去。

微信界面安静了一会。“他应该在开会吧。”林知夏猜,“等中午说不定就回了。

”“那你上午是不是就不用工作了?”我看了她一眼。“我工作啊。

”她拿起桌上的文案打印稿,“但如果你顺手帮我改一下的话,我可以工作得更好一点。

”她说完,把那一摞纸往我面前一推。“又来?”“拜托,情感顾问兼文案顾问,

你不收钱的。”我翻开第一页。上面一行醒目的标题。《遇见你,

是我最意外的惊喜:一个内容新人的三年复盘》“你这标题,”我揉了揉眉心,

“不怕别人说你私人情绪太重?”“谁看得出来是在说他呀。”林知夏说,

“大家只会觉得我很真诚。”她伸着胳膊,趴在桌上,看我拿红笔改她的字。“你觉得,

”她忽然开口,“如果没有你,我这三年会不会完全不一样?”“那肯定。”我说,

“至少你 PPT 会丑很多。”“我说认真点。”她偏头看我,声音压得很低。

“我是真的觉得,这三年,我遇见你也挺意外的。”我手上的笔停了一下。那一秒,

我很清楚自己心里浮上来的是什么画面。是刚入职那会,她抱着一摞文件在打印机前犯愁。

是她第一次熬夜赶稿,困到趴在桌上睡着。是每一次她在会议室门口拉着我,

小声说“你等等我”。“意外什么?”我问。“意外有一个人,可以一直站在我这边。

”她笑了一下。“你知道,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你比我自己还了解我。

”“那你对自己挺惨的。”“为什么?”“因为你连自己喜欢谁,都不一定了解。

”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我没看她。我低头盯着纸上的字。像在和那一行行文字较劲。

林知夏愣了一下。“你什么意思?”“没什么意思。”我把改好的纸递给她,“这段太啰嗦,

删掉一半。”她接过纸,目光在我脸上停了两秒。好像在试图从我表情里找出一点别的东西。

最终,她什么也没说。中午快下班的时候,我的手机震了一下。一条新消息,来自林知夏。

林知夏:他回我了!!!下面是一张聊天截图。

周启程:你这两页写得挺真诚的 周启程:有一些小细节可以再打磨一下,

下周见面再聊?消息最后,还有一句。周启程:顺便,

我请你喝咖啡屏幕光照在我脸上。那一行“顺便”,

跟昨天 PPT 里那句“顺便就报了名”,莫名重叠。她总喜欢用“顺便”,

把自己所有的期待包起来。这样,就算失望了,也可以假装,没那么严重。

顾野:不错我只回了两个字。那边很快发来一串语音。我点开。“顾野!他请我喝咖啡!

喝咖啡诶!”林知夏的声音在耳机里跳来跳去。“我现在好紧张,你下周一定要跟我一起去。

”“我去干吗?”“你坐旁边啊。”她毫无负担地说,“你在的话,我心里才踏实。

”耳机里安静了一瞬。然后,她又笑。“反正你都是站我这边的,对不对?

”我盯着那张截图,手指停在屏幕上。三年里,她一次次在人前在人后,

说“顾野站我这边”。没人问过,站在她这边的人,打算站多久。也没人问过,

他自己想站在哪里。4他请她喝咖啡,我在隔壁桌假装路人甲约咖啡那天是周三。一大早,

林知夏就比闹钟先一步把我微信吵醒。林知夏:我穿白衬衫会不会太正式?

后面跟了一张镜子前的自拍。白衬衫,浅牛仔裤,头发半扎,刘海还没完全吹干,

毛茸茸翘在一侧。顾野:你这是去面试林知夏:那黑色针织衫?紧接着第二张照片。

顾野:你这是去祭天林知夏:……那我光着去了顾野:你要是敢,

我就请你和他一人一杯美式我打完字,自己盯着屏幕笑了一下。

这种早上没清醒就被迫当造型顾问的事,这三年也不是第一次。八点五十,

我进办公室的时候,林知夏已经坐在工位。最终她穿了那件浅蓝色衬衫。扣子系到第三颗,

下面露出一点锁骨,耳朵上挂着很小一颗珍珠。“怎么样?”她转椅子面对我,

伸手拉了一下袖口,“会不会太认真?”“你平时见客户也这样。”我说,

“只不过那时候没这么多高光。”她愣了一秒,反应过来我在说妆。“你懂什么。

”林知夏拿起镜子,又补了一点口红,“这叫‘元气感’。”“嗯,懂了。”我点头,

“元气感就是把自己弄得像连轴转还很快乐。”她白了我一眼。十点多,产品部开例会。

林知夏盯着产品群的通知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像那里面会突然跳出一行:“顺便,

今天不用来了。”“你别看了。”我敲了敲她桌板,“他又不是为了喝咖啡专门请假。

”“我就是紧张。”她拿起水杯,喝了一口,又放下,“你答应我一件事。”“什么。

”“晚上你一定要一起去。”“我已经说过了,我去干吗。”“你坐隔壁桌。

”她一脸理所当然,“你坐在那,我就心安。”“这叫什么配置,你约会,我当保镖?

”“谁说是约会。”她嘴上否认,耳朵已经红了,“这是,一场严肃的稿件研讨会。

”“那你更不需要我。”“废话。”她把杯盖一扣,“我怕我临场脑子短路,说错话,

你可以给我发消息提醒。”我被她这套逻辑弄得有点好笑。“你打算聊到什么程度?

”“先聊稿子,再聊工作,再看看能不能,顺势聊点生活。

”林知夏很认真地在草稿纸上写着:“问:您当初怎么走上这条路的?

”“问:您觉得我还有什么可以提升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像访谈提纲。

“你这是采访他还是追他?”我实在忍不住。“你不懂。”她托着腮帮子,

“从工作切入最安全,谁一上来就问‘你喜欢吃什么’?”我看着桌上的那几行字,

突然有点心累。“中午闲吗?”她又问。“看情况。”“中午陪我去小会议室一趟。

”“干吗。”“彩排。”她说完这两个字的时候,眼神里带着点天经地义。中午十二点一刻,

小会议室的门被她反锁。林知夏把两瓶矿泉水摆在桌上,一瓶推到我面前。“你现在是他。

”她坐在对面,背挺得笔直,“我们正式开始。”“我为什么要当他。

”“因为你最了解他讲话的节奏。”这话有点扎心。产品部的公开课,我确实听了不少。

一部分是因为工作,一部分是因为她总拉着我一起听。“来。”她清了清嗓子,

“你先说‘坐吧’。”我盯着她,没动。“我平时跟你喝奶茶也不会说‘坐吧’。

”“你能不能专业一点。”她皱眉,“你现在是周启程。”我叹了口气。“坐吧。

”声音一出口,我自己都愣了一下。不知不觉间,

我竟然把对方那种带一点懒劲的语气学得挺像。林知夏眼睛一亮。“是不是,很有感觉?

”她立刻进入状态,假装把包放到椅背上,双手捧着那瓶水。“周老师,

昨天我回去又看了一遍稿子,总觉得有点地方不稳。”“你哪天回去都觉得不稳。

”我脱口而出。这句是我的语气。不是他的。林知夏愣了一下,笑出来。“你认真一点。

”她又重来一遍。“周老师,昨天我回去又看了一遍稿子,总觉得有点地方不稳。

”我想象着如果那个人真的坐在这里,他会说什么。“你觉得哪儿不稳?

”我换了一种平稳的语气,“你自己先讲讲。”这次我刻意压低了声调,把尾音收短。

很像会议上那个“金牌讲师”的状态。林知夏对着空气说起了自己的稿子,

从开头的铺垫讲到中间的转折,再到结尾的那句“遇见你,是我最意外的惊喜”。

说到那句的时候,她还是会下意识笑一下。“你觉得这句会不会太肉麻?”她抬眼看我。

“换个人说就肉麻。”我说,“你说,还行。”“为什么?”“因为你本来就挺矫情。

”她伸手朝我扔过来一支笔。笔头撞在我手背上,留下一小道红痕。“顾老师,

请你尊重甲方。”彩排到一半,她突然停下。“你说,”林知夏盯着桌子,

“如果他今天说了什么好话,我会不会当场高兴得失态?”“看你自己控制力。

”“那你帮我练练。”她眼神认真起来,“你现在夸我试试。”“……”“快点。

”“你写得挺真诚。”我照抄了那条微信。“换一个。”“你这三年挺拼。”“再换一个。

”“你很有潜力。”“再换。”“你长得挺好看。”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我眼睛没移开。

空气顿了一下。林知夏也愣住。会议室的空调出风口轻轻响着,风吹过来,

把她额前的碎发吹乱了一缕。“你乱讲什么。”她别开视线,耳朵一点点红起来。

“你不是让我夸?”“谁让你夸这种。”“你到底想听哪种。

”她低头戳着矿泉水瓶身上的标签。“我想听,他说‘我很欣赏你’。

”林知夏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很轻,很小心。像把一颗玻璃珠放到桌子上,怕一碰就裂。

“你就当今天晚上的目标是这句话。”我说,“先把别的都忘了。”“你以为是解锁成就吗。

”她小声嘟囔。中午的彩排结束前,她突然又抬头。“顾野。”“嗯。

”“你刚刚说那句‘你长得挺好看’的时候,眼神别那么认真。”“……”“不然我会误会。

”她笑了一下,“误会你在真心夸我。”我没接话。手机屏幕在桌面上一亮一灭,

显示午休时间到了。晚上六点半,一楼那家连锁咖啡店开始忙碌。吧台后面冰块碰撞,

咖啡机喷出白雾,门口一阵阵冷风灌进来。我比他们早到十分钟。林知夏坚持让我先来。

她说:“你先帮我选个光线好的位置。”我选了靠窗一排的位置。两张桌子挨得不远,

中间隔着一盆巨大的绿植。“你坐里面那张。”她在微信里指挥,“我要看到你,

但别人不要一下子看到你。”这个要求,听着就像某种地下接头。六点四十,她推门进来。

蓝色衬衫被外面的风吹得有点皱,头发也有点乱。她站在门口环顾了一圈,很快就看见我。

眼神闪了一下,又迅速收回来,像是什么秘密被抓个正着。“我先去洗手间。”她走过来,

路过我旁边的时候压低声音,“他要是提前来了,你帮我拖住。”“怎么拖。

”“随便找个问题问工作。”“那你让他以为你约了我喝咖啡?”“我又没说不可以。

”她说完,钻进洗手间。不到两分钟,门口又被推开。周启程进来了。黑风衣,灰色毛衣,

手里照旧一杯咖啡,像是从另外一间店带来的。他站在原地扫了一圈,很快走向靠窗那边。

“这么巧。”他看见我,笑了一下。“你也在这儿。”“嗯。”我抬手,“等朋友。

”这个回答不算撒谎。只是没说,那位“朋友”同时也在等他。“今天下班路上正好顺路,

就说在这边聊。”周启程把外套搭在椅背,“这家拿铁还可以。”“你经常来?”我随口问。

“偶尔。”他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门口。“她还没来?”“去洗手间。”我说,

“大概在补妆。”周启程笑了一下。“挺重视。”没一会儿,林知夏从洗手间出来。

她故意从另一侧绕过去,从我背后经过的时候,手指在我椅背上轻轻敲了一下。

那一下像在敲鼓点。是她的信号:“我上场了。”“周老师。”她站在他桌旁边,

笑得礼貌又真诚,“久等了。”“没有。”他站起来,“我也刚到。”两个人坐下。

我隔着那盆绿植,能看见他们的侧脸和桌上的纸杯。周启程点了一杯美式,

林知夏要了热拿铁。“你平时喝这么苦?”她问。“习惯了。”他搅了搅杯子,

“你们内容部压力也不小吧。”“还行。”林知夏捏着杯套,“就是常常要改到很晚。

”“昨天那套 PPT 做得不错。”他提了一句,“结构清晰,节奏也好。

”“那是……”她话说了一半,瞟了我这边一眼,“是我们部门同事帮忙排的。”“怪不得。

”他点头,“看来那位同事挺有耐心。”我被他这句评价噎了半秒。耐心这个词,

用得不算过。三年时间,足够把很多东西耗干。他们很快进入“严肃研讨”阶段。

周启程把她发过去的两页打印出来,在上面圈圈画画。

“这句‘我以为热度只有七十二小时’,可以换个说法。”“换成什么?

”“试试从用户角度说,而不是从你自己。”他一边说,一边把那句划掉,

写在旁边:“你以为大家只会短暂路过,其实很多人一直记着。”这句话一出来,

我心里微微一震。这就是那种会被她记录在小本子上的句子。足够让她一个人回去回味很久。

“你平时看书吗?”他又问。“看一点。”“多看点。”他把笔盖回去,“你有点意思。

”“哪方面?”“敏感。”他看着她,“愿意花时间在一个东西上。”那几句,

说得不急不慢。在旁人听来,是普通的职场指导。在林知夏耳朵里,

大概已经升级成某种“特别关注”。我看见她双手捧着纸杯,指尖压在杯套的折痕上,

一点一点抹平。那是她极力克制自己时的动作。“周老师。”她突然抬头。

“你昨天说尾页很有趣。”“嗯。”“你知道,那其实是我……”她犹豫了一瞬。

犹豫的时间很短。“我比较私人的一点表达。”周启程看着她。灯光落在他瞳仁里,

反了一小点亮。“我猜到了。”他顿了顿,又喝了一口咖啡。“但我更在意的是,

你有没有搞清楚你在讲什么。”这句话有点冷。不狠,只是冷。“你讲你的三年,

那句‘遇见你’,到底指谁?”他问得很直。直得让我在隔壁桌都下意识握紧了手里的纸杯。

林知夏明显没想到他会反问。她愣了一下,眼睛里闪过慌乱。

“是……”她下意识瞟了他一眼,又迅速移开。“是,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一些人。

”她没有点名。也没敢点。“那就好。”周启程点了点头。“别把舞台当成情绪发泄的地方。

”他语气不重,像是在讲一个普适道理。“你可以有个人情绪,但你站在那个位置,

更多还是在讲给大家听。”“我知道。”她赶紧点头,“我以后会注意分寸。

”“你这次已经做得不错。”他笑了一下,“只是以后走得更远的话,要记得这一点。

”这场咖啡,到这里,基本已经定调。是前辈对后辈的惜才。

也是一个优秀讲师对一个新人的点拨。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越界。但林知夏离开的时候,

还是笑得有点失控。“谢谢你。”她站在门口,朝他弯了弯腰。“我回去会好好改。

”“有问题随时找我。”周启程把杯子丢进垃圾桶,抬手看了一眼表。“这周末我要出差,

可能会忙一点。”“没关系。”她连忙说,“你忙你的。”“下次公司活动见。”他说完,

冲她点了点头,转身往门外走。风从门缝灌进来,带着一点冷意。他走得很利落。

像每一场讲完就收音的公开课。林知夏站在原地,捏着自己的杯子。我从椅子上站起来。

她回头看见我,眼睛一下亮了。“你全程都看见了?”“差不多。”“那你说,他对我,

是不是有点不一样?”我看着她那双眼睛。那个问题,今晚她大概会问十遍。明天会问,

后天也会问。我深吸了一口气。“他确实挺看重你。”我说。这句话不算假。只是从来不够。

“我也觉得。”她边走边说,“你听到没,他说‘你有点意思’。”“听到了。

”“还有‘有问题随时找我’。”“也听到了。”“你帮我分析一下。

”她整个人贴在我胳膊上,拖着我往电梯那边走,“以你三年经验,他这算几分好感?

”电梯门在我们面前缓慢合上。镜子里映出两个人,一个笑得飞扬跋扈,一个笑得有点勉强。

“你先别算分数。”我靠在电梯壁上,“你先算算你这边付出了几分。”她楞了一秒,又笑。

“那肯定是一百分。”“那你小心别考砸。”“不会的。”她咬着吸管,眼睛亮得近乎固执,

“这次,我想好好试一试。”电梯叮的一声,在我们楼层停下。门打开,

走廊的灯一下子亮得有些刺眼。林知夏迈出去的时候,回头看了我一眼。“等哪天,

他要是说‘我很欣赏你’,”她笑着说,“我第一时间告诉你。”我点头。“好。”那一刻,

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有些话,如果一直等别人说,可能一辈子都听不到。可就算知道,

我也没打算抢在那个人前面。因为对于林知夏来说,谁说的,比听见本身重要。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