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博雅推书!手机版

博雅推书 > 其它小说 > 带着弟弟去种田

带着弟弟去种田

清描之淡写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热门小说推《带着弟弟去种田》是清描之淡写创作的一部其它小讲述的是林朝阳林晚晴之间爱恨纠缠的故小说精彩部分:卷:绝境逢生与第一桶金第1成赤贫户林晚晴是在一阵剧烈的头痛和饥饿感中醒来入目是糊着黄泥的墙屋顶是茅几缕天光从缝隙中透照在身下硬得硌人的木板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和尘土混合的气她猛地坐起脑中一阵眩无数不属于她的记忆碎片如同潮水般涌林大十六林家村父母三个月前染病双双离留下她和十三岁的弟弟狗守着村尾这两间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和三亩贫瘠的坡记忆...

主角:林朝阳,林晚晴   更新:2025-11-07 15:02:3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卷:绝境逢生与第一桶金第1章 穿成赤贫户林晚晴是在一阵剧烈的头痛和饥饿感中醒来的。

入目是糊着黄泥的墙壁,屋顶是茅草,几缕天光从缝隙中透下,

照在身下硬得硌人的木板床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和尘土混合的气息。她猛地坐起身,

脑中一阵眩晕,无数不属于她的记忆碎片如同潮水般涌来。林大丫,十六岁,林家村人。

父母三个月前染病双双离世,留下她和十三岁的弟弟狗娃,

守着村尾这两间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和三亩贫瘠的坡地。记忆里,多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辛酸,

以及村里人或怜悯或轻视的目光。“我不是在加班做年终报表吗?

”林晚晴按住刺痛的太阳穴,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变得粗糙瘦小的手,“我真的……穿越了?

”“姐……姐你醒了?”一个带着哭腔的、沙哑的少年声音从旁边传来。林晚晴转头,

看到一个面黄肌瘦、穿着满是补丁的粗布短打的少年,正端着一个破口的陶碗,

眼巴巴地看着她。记忆告诉她,这是她的弟弟,狗娃。可在看清少年眼神的瞬间,

林晚晴心头猛地一震。那眼神里属于孩童的懵懂怯懦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震惊、茫然,

以及她无比熟悉的……属于她那个农学院迷弟弟林朝阳的关切。“朝阳?

”林晚晴试探性地叫出弟弟在现代的名字。少年眼睛猛地瞪圆,手里的碗差点摔了,

他扑到床边,压低声音,激动得语无伦次:“姐?老姐?!真的是你?

我们这是……一起穿了?这什么地方啊?穷得也太过分了吧!”确认了彼此的身份,

巨大的恐慌过后,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在姐弟二人心中升起。至少,他们不是孤单一人。

林晚晴迅速冷静下来,作为姐姐和曾经的项目管理者,她习惯性地开始掌控局面。

她接过弟弟手里那碗清澈得能照出人影的所谓“粥”,抿了一口,

那寡淡粗糙的口感让她眉头紧皱。“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显然,我们处境极度糟糕。

”林晚晴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让林朝阳安心的力量,“记忆里,家里已经断粮两天了,

我之前是饿晕的。村里王婶昨天偷偷塞了把野菜,才熬了这碗粥。”林朝阳,现在的狗娃,

摸了摸自己饿得瘪瘪的肚子,苦着脸:“怪不得我觉得前胸贴后背。姐,咱家这也太惨了,

比我看过的任何扶贫纪录片都惨。”“抱怨没用。”林晚晴放下碗,

目光锐利地扫过这个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的“家”,“当务之急是活下去。首先,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她挣扎着下床,腿脚有些发软,林朝阳赶紧扶住她。

两人推开那扇吱呀作响、仿佛一碰就要散架的木板门,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

门外是用树枝胡乱围起来的小院,院子里除了一口老旧的水井,空空如也。

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近处是几块明显缺乏打理、庄稼长得稀稀拉拉的田地。

记忆中的三亩坡地,就在屋后。几个穿着同样破旧的村民从远处路过,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目光中带着同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看,林大丫醒了,真是命硬。

” “醒了有啥用,欠着陈扒皮的税钱,那三亩薄田怕是都保不住喽。” “两个半大孩子,

没爹没娘的,这日子可咋过……”议论声隐约传来,林晚晴面色不变,

林朝阳却气得捏紧了拳头:“姐,他们……”“人之常情。”林晚晴按住弟弟的肩膀,

“记住,弱者连呼吸都是错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在意别人的目光,

而是想办法改变现状。”第2章 SWOT分析定战略回到屋里,关上门,

隔绝了外面的视线。林晚晴捡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划拉起来。林朝阳好奇地凑过去。

“我们现在的情况,可以用一种方法来分析。”林晚晴一边画,一边低声解释,

“S代表优势,W代表劣势,O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劣势很明显:一,极度贫困,

无粮无钱。二,社会地位低,孤儿弱势,易被欺凌。三,身体虚弱,缺乏劳动力。四,

有债务压力,记忆里,父母看病和下葬欠了村里富户陈员外家一笔钱,此外,秋税也快到了。

”林晚晴在W和T的区域重重划了几道。林朝阳听得小脸发白。“但是,我们也有优势。

”林晚晴话锋一转,眼神明亮起来,“S:第一,我们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和见识。

我的管理、规划能力,你的农业科技知识。第二,我们姐弟同心,彼此绝对信任。第三,

我们年纪小,不容易引起警惕,方便行事。”她在S的区域也画上标记。“机会呢?

”林朝阳被姐姐的思路带动,积极思考起来。“O:第一,这个世界农业技术落后,

生产力低下,我们有很多改进空间。第二,山林资源看起来丰富,可能存在未被利用的物产。

第三,村民虽然轻视我们,但目前并无太大恶意,可以争取。”林晚晴分析道,

“威胁主要来自债务、税收,以及可能觊觎我们那点微薄家产的人,比如那个陈员外。

”地上简陋的SWOT分析图成型,林晚晴总结道:“所以,

我们的核心战略是:利用我们的知识优势,抓住外部机会,快速积累第一笔生存资金,

化解债务和税收的威胁,同时改善体制,赢得立足之地。”她看向弟弟,目光坚定:“目标,

一个月内,解决温饱,还清陈员外家的部分债务,稳住局势。有信心吗,林工?

”她用了以前打趣弟弟的称呼。林朝阳被姐姐的冷静和条理彻底感染,胸中豪情顿生,

用力点头:“有!姐,你就下命令吧!搞农业,我是专业的!”“好!

”林晚晴用树枝在地上一点,“第一步,由你负责,立刻对我们家那三亩坡地,

以及周边环境进行勘察,评估土壤状况,寻找一切可能利用的动植物资源。第二步,

我来清点我们所有的‘资产’,哪怕是一根绳子,一个破罐子,都要物尽其用。

”第3章 发现“苦薯”战略既定,姐弟二人立刻行动。林朝阳如同出了笼子的鸟,

虽然身体虚弱,但精神亢奋。他先是跑到屋后的坡地上,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捻了捻,

又看了看地里蔫头耷脑的粟米苗。“姐,这地太贫瘠了,酸性重,缺乏有机质,而且坡度大,

不保水保肥。种粟米产量肯定低得可怜。”林朝阳很快就给出了专业判断。接着,

他又跑到屋子附近的山脚边转悠,一双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视着。突然,

他的目光被一片蔓延的、心形的藤叶吸引住了。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扒开泥土,

露出了下面几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纺锤形的块茎,外皮呈紫褐色。

“这是……”林朝阳眼睛一亮,仔细辨认了一下,又掐开一点块茎,看了看里面的白色浆液,

放在鼻尖闻了闻,最后甚至冒险用舌头舔了一下,立刻“呸”了一声,

一股强烈的苦涩味在舌尖蔓延。但他不惊反喜,激动地跑回屋里,手里举着那个块茎:“姐!

姐!重大发现!”林晚晴刚清点完家当——总共只有小半罐粗盐,几个破陶罐,

一把锈迹斑斑的柴刀,以及王婶给的那一小把野菜。看到弟弟兴奋的样子,她也提起了精神。

“这是什么?” “如果我没认错,这应该是‘苦薯’!学名不太好说,

但特性很像我知道的木薯或者红薯的某个野生近亲!”林朝阳激动地解释,“记忆里,

村里人都知道这东西,但因为味道极苦,而且听说处理不好有毒,所以没人吃,

基本是用来喂猪的,猪吃多了都不长膘!”“有毒?”林晚晴蹙眉。“对,含有氰苷类物质,

生食或处理不当会中毒。但是!”林朝阳话锋一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

“只要处理得当,完全没问题!我知道方法!去皮、浸泡、漂洗、煮熟,

就能彻底去除毒素和苦味!而且这东西产量高,耐贫瘠,正好适合咱们这破地!

”林晚晴立刻抓住了关键:“也就是说,这东西在这里被视为废物,

但我们可以把它变成食物,甚至是……商品?”“没错!”林朝阳用力点头,“而且,

我有个想法!这东西淀粉含量应该很高,我们可以试试把它做成……粉条!”“粉条?

”林晚晴眼睛也亮了。在这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一种全新的、口感独特的食物,

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粉条!耐储存,吃法多,味道好!只要我们能做出来,

就不愁卖不掉!”林朝阳越说越兴奋,“工具我们可以土法制作,

需要水、容器、滤布……这些我们想办法凑一凑!”希望的火花在姐弟二人眼中点燃。

一个以“苦薯”为核心的破局计划,初步成型。第4章 初试身手制粉条说干就干。

接下来的几天,姐弟二人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工作。林晚晴负责后勤和外交。

她用家里仅剩的几个铜钱是从母亲旧衣服口袋里找到的,去村里换了一口最大的破锅,

又用帮王婶缝补衣服为代价,换来了一小块舍不得用的粗麻布充当滤布,

以及几个木盆的使用权。她嘴甜勤快,一口一个“王婶”、“叔伯”,

慢慢改善着与邻里的关系,至少不再被明显排斥。林朝阳则负责技术攻关。他带着柴刀,

去山脚挖回了大量的苦薯。

然后严格按照流程:清洗、去皮、切块、用清水反复浸泡揉搓期间换水多次,

直至水色清澈,最后上锅蒸熟。蒸熟后的苦薯块,苦涩味果然大大减轻,

只剩下淡淡的植物清香。林朝阳尝了一小块,确认无毒且味道可接受后,

姐弟俩都松了一口气。最关键的一步是制作粉条。没有专业的工具,林朝阳就因陋就简。

他将蒸熟的苦薯块用木棍捣成泥,加入适量清水,用粗麻布反复过滤出淀粉浆。

淀粉浆静置沉淀后,倒掉上层清水,得到底层湿淀粉。然后将湿淀粉调成合适的糊状,

盛在一个底部钻了小孔的破陶罐里。林晚晴烧开一大锅水,林朝阳将陶罐置于锅上方,

用木棍轻轻敲击罐身,淀粉糊便从孔中流出,变成一根根细长的丝状物,落入滚水中。

片刻后,洁白的粉条在沸水中变得透明、浮起。林朝阳用削尖的树枝小心捞出,

放入冷水中冷却、定型。当第一把晶莹剔透、柔韧爽滑的粉条从林朝阳手中提起时,

姐弟二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比的激动和喜悦。“成功了!姐!我们成功了!

”林朝阳几乎要跳起来。林晚晴接过那滑溜溜、颤巍巍的粉条,

脸上露出了穿越以来第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没错,我们成功了!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块敲门砖!”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做出了几斤粉条,

小心地晾晒在干净的树叶上。第5章 镇上出行遇贵人粉条晒干后,如何变成钱,

成了下一个问题。直接卖给村民?大家都很穷,购买力有限,而且难以体现价值。

林晚晴决定,去镇上碰碰运气。目标直接锁定镇上最大的酒楼——悦来酒楼。这天一早,

姐弟二人仔细收拾了一番。林晚晴穿上最干净整洁的补丁衣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林朝阳则用一个小竹篮,装着几把精心捆扎的干粉条,

以及一小罐用最后一点粉条和野菜、盐煮好的“样品”。步行一个多时辰,

两人来到了青石镇。悦来酒楼不愧是镇上最大的馆子,两层小楼,客流如织。

店伙计看到两个穿着寒酸的半大孩子站在门口,立刻就要驱赶。“去去去,小叫花子,

别挡在门口影响生意!” 林晚晴不卑不亢,上前一步,声音清晰地说道:“这位小哥,

我们不是乞讨的。我们有一种新奇吃食,想请贵店掌柜品鉴一下,或许能给贵店添个新菜色。

”伙计嗤笑一声:“新奇吃食?就你们?能有什么好东西?快走快走!”林朝阳气得想理论,

被林晚晴用眼神制止。她早有预料,直接从篮子里拿出那个小陶罐,揭开盖子,

一股食物特有的、混合了油脂和盐分的香气飘散出来。

她事先用家里最后一点点油渣熬了汤底,虽然简陋,但香气在这个时代却颇具诱惑力。恰好,

一个穿着体面、管事模样的中年人从店内走出,闻到香味,脚步一顿,

目光落在了林晚晴手中的陶罐上。“怎么回事?”他问伙计。 伙计连忙躬身:“胡管事,

这两个小孩非要见掌柜,说什么有新吃食……”胡管事打量了一下姐弟二人,

见他们虽然衣衫褴褛,但眼神清亮,举止从容,不像是寻常乞丐,便多了几分耐心:“哦?

什么新吃食?给我看看。”林晚晴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她将陶罐递上前,

并示意林朝阳拿出干粉条:“管事大叔,此物名为‘珍珠粉条’,

是用山间一种特殊作物制成。口感爽滑,富有韧性,可煮可炒,可荤可素,饱腹感强,

且耐储存。这罐里是用野菜和它一同煮的汤,清您尝尝。

”胡管事看着那晶莹剔透的干粉条和散发着热气的汤罐,眼中闪过一丝惊奇。

他让伙计拿来一个小碗,夹起一筷粉条吹了吹,送入口中。滑、韧、弹、爽!独特的口感,

加上咸鲜的汤汁,瞬间征服了他的味蕾。他眼中精光一闪,不动声色地又尝了一口。

“嗯……味道确实独特,口感新奇。”胡管事放下碗,看向林晚晴,“这东西,你们有多少?

怎么卖?”林晚晴心中大定,知道事情成了一半。她面上依旧平静:“此物制作不易,

我们目前每日最多能提供十斤干粉条。价格……我们想与贵店合作。我们可以长期稳定供货,

按斤结算,或者,我们以技术入股,只供给贵店,但每卖出一份粉条相关的菜式,我们抽成。

”她提出了两种方案,将选择权交给对方,同时也展现了她的格局,

不仅仅是想做一锤子买卖。胡管事闻言,再次深深看了林晚晴一眼,这小姑娘,不简单啊。

他沉吟片刻:“此事我做不了主,需请示掌柜。你们稍等。”片刻后,胡管事回来,

脸上带了点笑意:“我们掌柜同意了第一种方案。按斤收购,每斤干粉条,十五文钱。

你们每日送十斤来,如何?”这个价格,比粟米贵了不少,但对于酒楼来说,

成本完全可以接受。十五文一斤!十斤就是一百五十文!姐弟二人心中狂喜。要知道,

记忆里,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就赚十文钱左右。“好!成交!”林晚晴压下激动,沉稳应下。

双方约好了次日开始送货。

第6章 第一桶金与暗流涌动怀揣着悦来酒楼预付的五十文定金,姐弟二人走在回村的路上,

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姐!我们有钱了!”林朝阳看着手里沉甸甸的铜钱,眼睛都在发光,

“可以买粮食,买肉,还可以买点工具!” “嗯。”林晚晴笑着点头,

心中一块大石暂时落地,“先去买点米面,再割一小块肉,今晚我们庆祝一下。剩下的钱,

要规划着用。陈员外家的利息,得先还上一部分,免得他们来找麻烦。

”两人在镇上买了五斤粗粮,一小块肥肉主要用于炼油,甚至还奢侈地买了一小包饴糖,

准备回去感谢王婶之前的帮助。回到林家村时,天色已晚。

当姐弟二人提着粮食和肉走进村子时,再次引起了村民的注意。这一次,

目光中的惊讶和探究更多了。“大丫,狗娃,你们这是……发财了?

”有相熟的村民忍不住问道。 林晚晴笑了笑,扬了扬手里的肉,

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托各位叔伯的福,我和弟弟在镇上找了个活计,帮酒楼做点杂工,

赚了点辛苦钱,勉强糊口罢了。”她刻意模糊了粉条的事情,只说是做杂工,

避免过早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嫉妒。即便如此,姐弟二人有钱买粮割肉的消息,

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小小的林家村。王婶收到林晚晴送的饴糖时,又惊又喜,

连连推拒,最后在林晚晴的坚持下才收下,看着姐弟俩的眼神充满了欣慰和感慨。当晚,

茅草屋里飘出了久违的油香和米饭的香气。姐弟二人就着炼油剩下的油渣炒野菜,

吃着热腾腾的米饭,感觉这是穿越以来最幸福的一刻。“姐,我们第一步,算是成功了吧?

”林朝阳扒着饭,含糊不清地问。 “嗯,开局不错。”林晚晴给他夹了一筷子菜,

“但这才刚刚开始。粉条的生意瞒不了多久,我们要尽快扩大生产,同时,

也要想办法改善土地,不能只靠挖野生的苦薯。”“明白!”林朝阳干劲十足,

“我明天就去把屋后的地收拾出来,试着移栽一些苦薯苗,进行人工栽培!

再想办法弄点草木灰什么的改良土壤!”然而,正如林晚晴所料,利益的波动,

总会引来暗流。第二天下午,当林晚晴正在院子里晾晒新做好的粉条时,

三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晃进了院子。为首的那个,身材干瘦,眼神闪烁,是村里有名的闲汉,

陈癞子,跟陈员外家还带点远亲。“哟,大丫,听说你们姐弟发财了?

这是在弄什么好东西呢?”陈癞子嬉皮笑脸地凑过来,伸手就要去摸晾着的粉条。

林晚晴不动声色地挡在前面,语气平静:“陈大哥,这是我们帮酒楼做的东西,碰坏了,

我们赔不起。”“酒楼?”陈癞子眼睛一转,“什么好东西酒楼看得上?

让哥哥我也尝尝鲜呗?”他身后两个跟班也跟着起哄。林朝阳从屋里冲出来,挡在姐姐身前,

虽然年纪小,但眼神毫不畏惧:“这是我们的东西,不给你们!”“嘿,小兔崽子,

怎么跟你陈大爷说话呢?”陈癞子脸色一沉,伸手就要推林朝阳。“陈大哥。

”林晚晴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冷意,“我们姐弟虽然没爹没娘,但也不是任人欺负的。

我们欠陈员外家的钱,已经准备好了这个月的利息,正准备送去。若是东西被你们弄坏了,

交不了差,耽误了还钱,到时候陈员外怪罪下来,不知道陈大哥担不担待得起?

”她故意抬出了村里最有势力的陈员外。陈癞子不过是仗着点远亲关系横行乡里,

真涉及到陈员外的利益,他也不敢造次。果然,陈癞子动作一僵,脸上闪过一丝忌惮。

他狐疑地看了看那些晶莹的粉条,又看了看镇定自若的林晚晴和怒目而视的林朝阳,

哼了一声:“行,林大丫,算你厉害!我们走!”看着三人悻悻离开的背影,

林朝阳松了口气,佩服地看着姐姐:“姐,你真行!”林晚晴眉头却未舒展:“这只是开始。

粉条的利润会吸引更多苍蝇。我们必须更快地强大起来。明天你去送货,

我去陈员外家还利息,顺便……探探口风。”夕阳的余晖映在姐弟二人身上,

拉长了他们的身影。他们知道,生存的第一关暂时过了,但更多的挑战,还在后头。

他们的古代奋斗日记,才刚刚写下第一页。

第二卷:团结乡邻与产业升级第7章 扩大生产的困境悦来酒楼的珍珠粉条一经推出,

便以其新奇的口感和多样的烹饪方式大受欢迎,成了镇上的热门菜式。订单稳定增加,

从每日十斤逐渐提到了十五斤。然而,产量的提升却遇到了瓶颈。“姐,不行了,

光靠我们两个人,从挖苦薯到做出粉条,一天十五斤已经是极限了。

”林朝阳拖着疲惫的身子从临时搭建的草棚“工作间”里走出来,脸上还沾着淀粉浆,

“我的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林晚晴看着弟弟憔悴的小脸,心疼不已。

她自己也是从早忙到晚,负责清洗、过滤、晾晒等环节,同样累得够呛。

仅仅依靠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度消耗他们的精力,难以持久。

“我们必须改变模式。”林晚晴果断道,“需要找人帮忙,把一部分工序分出去。”“找人?

找谁?”林朝阳挠头,“村里人能信得过吗?

万一他们把技术学去了……”“技术的关键在于苦薯的脱毒处理和淀粉提取的配比,

这些核心环节我们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林晚晴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把前期挖薯、清洗、去皮这些不需要技术的粗活分出去,按量给工钱。

这样既能解放我们,也能让村里人得到实惠,缓和关系。”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

我们不可能永远只做粉条。你需要时间去研究改良土壤,培育更好的苦薯品种,

甚至开发新产品。我们不能被眼前的生产完全绑住。”林朝阳眼睛一亮:“对啊!

如果能人工种植,产量和品质就稳定了!姐,还是你想得长远!

”第8章 组建“生产互助组”说做就做。林晚晴首先找到了之前多次帮助他们的王婶。

“王婶,有件事想跟您商量。”林晚晴开门见山,“我和弟弟接的那个酒楼活计,

需要大量山脚那种苦薯。我们俩实在忙不过来,想请您帮忙,

负责召集几个手脚麻利、信得过的婶子嫂子,帮忙挖薯、清洗和去皮。我们按斤收,

挖来的苦薯,符合要求的,两文钱一斤。”两文钱一斤!这价格相当厚道。一个勤快的妇人,

一天挖上二三十斤苦薯并不难,那就是四五十文钱,几乎抵得上一个壮劳力干四五天的工钱!

王婶听得眼睛都直了。“大丫,这……这是真的?”王婶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 “当然。

”林晚晴微笑,“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只要品相好的,挖坏了或者太小的我们不要。

而且这事暂时保密,免得大家都一窝蜂去挖,乱了套。”“我懂!我懂!”王婶连连点头,

拍着胸脯保证,“你放心,婶子一定给你找最靠谱的人!”很快,

王婶就找来了另外三个平日里关系不错、家境同样贫寒且为人老实本分的妇人。

当听到有这么好的活计时,几人都又惊又喜,对林晚晴姐弟感激涕零。

林晚晴简单明确了要求和工钱结算方式日结,并强调必须在她们家院子里完成清洗去皮,

以防技术外泄。妇人们满口答应,干劲十足。于是,林家破败的小院第一次变得热闹起来。

四个妇人负责挖薯和初步清洗,林晚晴负责精细检查和后续的脱毒浸泡指挥,

林朝阳则专注于核心技术环节——淀粉提取和粉条制作。效率立刻提升了一大截,

每日产量稳定在了二十斤以上。看着铜钱实实在在地拿到手里,

几个妇人对林晚晴姐弟的态度从最初的同情变成了由衷的感激和信服。

村里其他人见到这情形,更是羡慕不已,纷纷打听,但都被王婶几人含糊了过去,

只说是帮工赚点辛苦钱。第9章 技术革新与产品矩阵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部分解放出来后,

林朝阳终于有时间捣鼓他的“技术革新”了。他首先改进了过滤工具。

原来的破陶罐和粗麻布效率太低,他设计了一个类似“压井”的简易木质杠杆,

连接一个底部钻有更多细孔的木盒,通过按压杠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