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推书 > 其它小说 > 搬走前一晚,她把所有的钥匙都还给了我,除了那一把
其它小说连载
小编推荐小说《搬走前一她把所有的钥匙都还给了除了那一把》,主角林宁指纹情绪饱满,该小说精彩片段非常火一起看看这本小说吧:小说《搬走前一她把所有的钥匙都还给了除了那一把》的主要角色是指纹,林这是一本男生生活小由新晋作家“婧岩”倾力打故事情节扣人心本站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218771章更新日期为2025-11-08 21:41:05。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搬走前一她把所有的钥匙都还给了除了那一把
主角:林宁,指纹 更新:2025-11-08 22:27:2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钥匙串上的告别她搬走前一晚,客厅里只剩下纸箱、落灰的电视柜,
还有茶几上那一小撮钥匙。我站在玄关,手里捏着她递过来的钥匙串,手心有点出汗。
“这是大门的。”她用排练过的语气说。指尖碰到我一下,就像碰到一块冷掉的铁板。
“这是卧室的。”“这是书房的。”“这是阳台小门的。”每多一把钥匙被点名,
我心里就被拧一下。这些钥匙,曾经都是我们嘴里轻描淡写的“顺路配一下”。
现在像是她在一点点从我身上拆走什么。茶几上的台灯还亮着,
暖黄的灯光照得她眼下的青色更明显。纸箱旁边,印着她名字的快递单皱巴巴地翘着角。
“明天中午,搬家公司就过来了。”她低头,把最后一把小钥匙放到我掌心。
那是一把磨得发亮的银色钥匙,钥匙柄上挂着我们当年一起去海边买的蓝色贝壳。
“这个是储物间的。”她补充了一句。我点头,把那串钥匙全都握紧。指节被硌得发疼。
“就这些?”我努力装出很平静的样子。喉咙里其实像塞了一团棉。“就这些。”她没看我。
视线一直落在客厅那块旧地毯上,好像那里突然长出了一朵花。厨房里的滴水声断断续续。
冰箱嗡嗡地响着。生活的噪音还在,生活本身却已经开始拆分了。我强迫自己环顾一圈。
沙发上搭着她忘记收的薄毯。阳台上,她那盆死活养不活的多肉还在装坚强。
“书桌那边你还要不要再看一眼?”我问。这句话问出口的时候,我才意识到,
自己有多想拖住这点时间。她终于抬眼看了我一下。那一眼里没有责怪,也没有愧疚。
更像是在看一个多年习惯却马上要换掉的旧家具。“我晚上还要收拾几件衣服。
”她转身往卧室走。“等会儿要不要吃点什么?我去楼下买。”我跟在后面半步,
声音低了一档。“不了。”她打开衣柜,开始把衣服一件一件折好。“明天早上还得早起。
吃多了睡不着。”她说得云淡风轻。但叠衣服的动作不自觉快了起来。每一件衣服在她手里,
都像是要赶着离开这间房子。卧室的顶灯太亮,她习惯不开,只开床头那盏。
昏黄的光把她的影子拉得细长。我靠在门框上,闻到她身上熟悉的洗衣液味道。
那个味道曾经让我觉得“家就在这里”。此刻只剩一种拧着的空。“苏一,身份证别忘了。
”我提醒她。她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我会忘这个?”“你每次换包都会忘。
”我盯着她床头柜上的黑色钱包。“去你爸妈那边报地址还要用。”她嘴角动了一下,
像是想笑,又觉得没必要。“行,等会儿放包里。”她顺着我的视线,看向那个钱包。
空气突然又僵住了几秒。那是我两年前送她的生日礼物。她说过“要用到旧得不能再用”。
结果旧还没旧,就要换掉整间房子。“你那边房子,定好了?”我试图找点安全的话题。
“定了。”她把衣服塞进箱子。“离公司近一点。”“通勤少二十分钟。
”她补充这句的时候,好像要给这次离开找一个不那么感情化的理由。“挺好。”我点头。
喉咙里的棉团开始变硬。苏一走到窗前,拉开窗帘。外面冬夜的风直接灌进来。
楼下便利店的霓虹灯闪着,蓝白色的光映在她脸侧。“我们一起住的时间,其实也挺长的。
”她突然开口。“**年。”我比她更清楚这个数字。从她第一次拎着行李箱站在门口,
说“那就先试住三个月”,到现在一个又一个三个月叠上去。先试试的生活,
试着试着就成了长期。长期的人,却没走到长期的结论。她关上窗,回过头看了我一眼。
“谢谢你这几年照顾。”这句话一出来,我心里那根弦彻底绷断。“苏一。”我叫她名字。
“咱们非要这样吗?”她沉默了一会儿。“你也知道的。”她低声说。
“我们是卡在中间的那种关系。”“不像情侣了。”“又还不到彻底成陌生人。
”她说“卡在中间”的时候,手指习惯性去摸脖子上的项链。那是她自己买的,
没有任何跟我有关。我突然产生一种荒唐的嫉妒。嫉妒一条项链。“那再试试呢?
”我还是问出口。“再试试,搞不好又是三年。”她笑了一下。笑里有一点疲惫。
“我没那么多三年了。”卧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偶尔过去的车,亮一下车灯,
转瞬又黑回去。我看着她。她也看着我。满满一抽屉的回忆卡在我们两个中间,谁也动不了。
“钥匙都给你了。”她像是想结束这个话题,轻轻吸了口气。“到时候搬家公司上来,
你帮我开下门就好。”听到这里,我才突然反应过来。“都给我了?”我盯着她的包。
“那你明天怎么进来?”苏一愣了愣,笑出声。“我还有一把啊。
”她从包里摸出一把细细的小钥匙,在指尖转了一圈。钥匙柄上,是那块蓝色贝壳。
刚才那把储物间的,是光秃秃的银色。我怔住。“你刚刚给我的是复制的。”“真正那把,
一直在我这儿。”她抬眼看我。眼神不再那么云淡。“这把我明天用完,再还你。
”“到时候就真的,全部清干净了。”她说“清干净”三个字的时候,
语气轻得像在说一场普通的打扫。可我知道,她手里那把钥匙,开过的不止是一扇门。
也开过我这几年,所有默认的生活。2最后一次用那把钥匙进门第二天早上,
我被门锁的轻响吵醒。不是从外面传来的。是我起床以后,站在门后面,
等那一声“咔哒”落下。手机屏幕亮着。时间停在早上八点零七。搬家公司九点到。
苏一说她八点半过来。我比她早醒一个小时。在厨房煎了两个鸡蛋,下了一锅面。
就像以前无数个普通的早上。唯一不普通的是,今天的碗筷是一次性的。吃完就扔,
没有未来的意思。我站在玄关那块小地毯上。鞋柜旁边空了一大块。
昨天她把自己的鞋子都装进箱子,连那双只穿过一次的白色帆布鞋也塞进去了。
门外传来脚步声。轻一点,比平时慢一点。接着是钥匙插进锁孔的声音。我下意识屏住呼吸。
“咔哒。”那一下落下来的时候,我突然有点恍惚。这声音,
这几年陪我起床、等她加班回家。习惯成自然。到今天却要被当成告别的仪式用掉。
门把手被压下去。门开了一条缝。冷风先挤了进来。然后是苏一。她穿着一件深灰色羽绒服,
围巾松松挂在脖子上。手里拎着一杯热饮。“早。”她抬眼看到我,明显愣了一下。
估计没想到我会站在门后。“早。”我把门拉开一点。“早得有点过分。”我试图开个玩笑,
声音却有些发干。苏一把钥匙从锁孔里抽出来,随手握在掌心。她的指节被冻得有些发红。
“路上有点堵。”“怕搬家公司提前到。”她换鞋的动作一如既往娴熟。
只是脚边已经没有她平时乱踢的拖鞋。换成了我昨天特意买的一次性拖鞋。“你吃了吗?
”我往厨房那边一指。“做了面。”“给你留了一碗。”苏一看了看桌上的一次性碗筷,
嘴角动了一下。“你现在连碗都开始‘断舍离’了?”“真正的碗都装箱了。”我说。
“怕你一会儿找不到,又发火。”她轻轻“切”了一声。“我什么时候因为找不到碗发过火?
”“有一次加班回来,你说你饿得头晕。”“我说‘那你先喝点热水’,你当场黑脸。
”那一幕在脑子里自动回放。她坐在沙发上,脚跷在茶几边缘,嘴里嚷着“我不是植物,
我要碳水”。苏一站在原地,安静了两秒。“你还记得挺清楚。”“你忘了?”我反问。
她没有接话。转身往厨房走去。空气里有面汤的味道,还有一点点油花的香。她掀开碗盖。
热气冲上来,把她的睫毛都熏得略微湿润。“面煮得挺好。”她尝了一口。
“不过下次别放香菜。”她习惯性挑了一下。“没有下次了。”我原本想这么说。话到嘴边,
硬生生改成:“下次给自己下的时候,记得别买香菜。”苏一低着头,筷子在碗里搅了一下。
“你有空也可以给自己煮个正式早餐。”“别老靠外卖和泡面。”她叮嘱的语气,
像这几年无数次。像一个熟悉到不能更熟悉的生活搭子。客厅窗外,有小货车停下来的声音。
司机按了两下喇叭。“应该是搬家公司到了。”我去阳台看了一眼。
两三个穿工作服的师傅正在卸车,一边抬头看楼层。“是他们。”我回头对苏一说。
“你吃完,我下去带他们上来。”苏一点点喝完最后一口汤。放下筷子的时候,
动作比平时轻。像怕吵醒什么已经睡着的东西。“我去收一下床单。”她起身。
“等会儿床垫要搬走。”我没吭声,给搬家公司打了个电话。确认电梯、车位、费用。
这些本该是她男朋友,或者未婚夫该做的事情。现在轮到“前室友”。电话挂断时,
我在心里默默对自己下了一个定义。“前室友”听起来,比“前任”温和一点。
至少不会立刻让人想到吵架和撕扯。卧室里传来窸窣声。床单被扯下来的声音,
枕头碰撞到箱子的声音。我靠在客厅墙上,盯着茶几上那一串钥匙。昨天晚上,
我把所有钥匙都串在一起。大门、书房、阳台、储物间。惟独没有那把蓝色贝壳。
那把钥匙仍然躺在苏一的包里。也仍然握在她手心。十几分钟后,搬家师傅上来了。
门铃响的时候,我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苏一。她刚好从卧室出来。怀里抱着一叠叠好的衣服。
“辛苦你开门。”她冲我轻轻点头。那语气像是在请一个房东帮忙。我伸手去按门把手。
门锁“咔嗒”一声。这种日常的小声响,在今天都有了仪式感。搬家师傅进来,
开始有条不紊地拆家具、搬箱子。茶几被挪开,地毯掀起一角。沙发被抬高,
露出下面滚进去很久的一只发圈和一枚硬币。“这也是你的。”我弯腰,把发圈捡起来,
递给苏一。她愣了两秒,才伸手接过。“我都不知道它在这儿。”“我知道。
”“你找不到的时候,把家里翻了一遍。”我记得那天她坐在地上抱着膝盖,
说自己“今天不营业”。她有一根莫名其妙的洁癖:出门必须有发圈在手腕上。
苏一用手指绕了绕那个发圈,随手塞进口袋。“你记得的,比我想象的多。
”“这没什么难记的。”我说。“你这个人,习惯不多,就那么几个。
”搬家师傅把最后一个箱子封好。“小姐,这些是去新地址的对吧?”对方确认。“对。
”苏一报了新家的地址。那是一串我从来没听她提起过的门牌号。听着就陌生。
门外传来他们抬箱子走楼道时的吆喝声。客厅很快变空。我突然有一种错觉。
好像是刚装修完,还没正式入住。所有关于她的痕迹,都被装进纸箱运走了。
剩下的是一间干净、没有故事的房子。只要再把地扫一遍,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还有一个箱子我自己搬。”苏一走进卧室,把床头柜底下的一只小纸箱拉出来。
那只箱子的封口,早就贴好了胶带。只在上面写了一个不明显的“S”。
“要不要帮你抬下去?”我问。“这个不用。”她摇头。“这点重量,我还扛得动。
”她说得轻巧。我却明白,这个箱子装的,应该都是她自己不想让任何人碰的东西。
也许是相册。也许是几件舍不得丢的旧衣服。也可能有跟我有关的什么。我没有问。
她也没有解释。玄关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剩我们两个人面对面站着。“那我差不多该走了。
”苏一提起小箱子,把围巾重新绕紧。她习惯在最后关门前,摸一下口袋确认东西带齐。
手机、钱包、纸巾。今天多了一个动作。她伸手进包里,摸出那把带蓝色贝壳的钥匙。
钥匙在她掌心转了一圈。阳光正好从客厅落地窗照过来。那片小小的贝壳折出一点很浅的光。
“给你。”她把钥匙递过来。“说好的。”“用完就还你。”我看着她的手。
那只手曾经在冬天塞进我大衣口袋里,也曾经在商场里直接拉着我往打折区跑。
现在平静地摊开。只剩下一把冷冰冰的钥匙。我没有立刻接。“你可以留着。”我说。
“反正这房子,我也暂时不会让别人住进来。”“留着干嘛?”苏一反问。
脸上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半夜想不开,来你家敲门?”她说这话的时候,
嘴角微微扬了一下。像是用玩笑替换掉某种可能的认真。“那你可以敲门。”我盯着她。
“你不用钥匙。”她沉默了两秒。把钥匙往我手心里一塞。动作利落得不像告别。
“我不太擅长这种‘万一’。”苏一抬头看向我。眼睛还是那样清楚。“钥匙给你。
”“以后你要是想把这里租出去,记得把锁也换了。”“这样对下一个住进来的人公平一点。
”我握住那把钥匙。贝壳的边缘硌得指心有点疼。疼意让我突然特别清醒。“你呢?”我问。
“对你自己公平一点吗?”苏一笑了笑。“我已经在尝试了。”她后退半步。
手里那只小箱子换到另一只手。“我先走了。”“搬家公司那边还要签单。
”她把拖鞋踢回玄关角落,换回自己的靴子。每一个动作都规矩、妥当。
像是一次普通的短途出差。只有我知道,这不是短途。这是她从我的生活里,正式搬出去。
门被她从外面带上。“咔哒”一声。这次不是钥匙的声音。是门锁自动弹回去的声音。
我站在原地,好几秒都没动。手心那把钥匙越来越烫。我把钥匙放回茶几上那一串里。
贝壳轻轻碰到其他几把钥匙。发出一声很轻的响。所有钥匙终于凑齐了。只有房间,
被清得干干净净。只有心里的那部分,还空在那里,没地方可以收走。3钥匙归还后,
她的指纹还在门上她走的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待在空房子里。客厅被搬空,
声音在墙上来回撞。我坐在地毯边缘。那块地毯也已经卷起来,靠在墙角,
像个等着被送走的旅客。茶几没了,只剩一小截插线板孤零零躺在地上。
钥匙串放在插线板旁边。蓝色贝壳朝上。我伸手把钥匙拿起来。晃一晃。
几把金属在一起碰撞,“叮当”一声,比以前响。少了她那堆乱七八糟的卡片和挂饰,
整串钥匙突然显得很干净。干净得有点刺眼。我习惯性去摸手机。屏幕亮起来。聊天列表里,
她在最上面。头像是前阵子换的那张:她站在落地镜前试衣服,镜子里只拍到半个肩膀。
我点进去。最后一条消息停在下午。是她发的:“单子签好了,辛苦你了。
”我回了句“注意早点睡”。停在那儿。再往上翻。
密密麻麻的“你到哪里了”“要不要带喝的”“今晚几点回家”。这些句子曾经像废话。
现在看一眼就有点上头。我把手机扣在地上。仰躺回去。天花板上原来有盏吸顶灯。
搬家师傅问我要不要拆。我说留着吧。“以后谁住,还能用。”我当时说话的语气,
跟现在回想起来,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那会儿我还在努力把自己假装成一个已经接受现实的人。现在,
只剩下被灯光晒得发干的眼睛。门口有楼上邻居走过的声音。他们家的门锁也是同款。
“滴”的一声,继而“咔哒”。我短暂地以为,是她回来了。反应过来时,有点想笑。
笑自己蠢。也笑这栋楼的声音太像。我撑着地站起来。走到玄关。
墙上挂着的那台智能门锁面板灯还亮着一截。我伸手按了下键。显示屏突然亮了。
界面跳出设置选项。“用户1”,是我的指纹。“用户2”,是“SY”。她的拼音缩写。
我以前录的时候,问过她要不要改成全名。她说:“不用,
人家上门修锁的也不需要知道这是谁。”我说:“你怕别人知道你住这儿?”她翻了个白眼。
“我怕别人知道是谁跟你一起住。”她那会儿靠在门边,嘴里叼着一支没点燃的棒棒糖。
说完就伸手戳了一下我的额头。现在,屏幕上那两个字母安静地躺着。
中间隔着一条灰色的横线。下面有一个小小的“删除”选项。我瞪着“SY”看了好一会儿。
指尖悬在删除键上。没按。我把手收回来。屏幕几秒后自动暗掉。玄关重新陷进黑里。
只剩下门口那条防盗链轻轻碰墙的声音。手机震了一下。我被吓得一跳。屏幕亮起,
是她发来的信息。“忘了问你,宽带的户名改了吗?”后面跟了一个“业务式”的笑脸。
我靠在门边,回了一句:“还没。”想了想,又补上:“明天白天抽空去一趟营业厅。
”她秒回。“行。”“记得改你名字,不然以后退网还得喊我回去签字。
”结尾加了一个吐舌头的表情。我们像两个人在远程交接工作。语气礼貌。信息有效。
感情被压到句子外面。“你那边怎么样?”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句打了上去。
过了两三分钟,她回了一张照片。不算清晰。是她新家的客厅一角。沙发是浅米色的。
茶几上有一瓶花。花插得有点歪。旁边堆着还没拆完的纸箱。墙上贴了两张便利贴。
拍照的角度刻意避开了太多细节。但还是能看出,那是一个完全不属于我的空间。照片下面,
是一句话:“勉强能住人。”末尾加了个狗头。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放大,又缩小。
茶几的角落有一套工具扳手的影子。应该是装灯的时候留下的。不知道是谁的手用了它。
我把手机放下。又拿起来。终于只回了两个字:“挺好。
”中间删掉了“要不要我周末过去帮忙装窗帘”。删掉了“那盆多肉你搬过去了吗”。
也删掉了“你在那边,会不会睡不着”。这些话对我来说很自然。对现在的关系来说,太多。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浅。楼道里只要有一点声音,我就会醒。半梦半醒之间,
我好几次以为门锁会响。以为钥匙会从外面插进来。第二天早上,我照旧出门上班。
锁门的时候,钥匙在我指间转了两圈。“咔哒”一声。这次,不再有人在门外等我开门。
电梯里只有我一个人。镜子里映出来的,是一个脸色比实际年龄还要疲惫的男的。
我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有点理解她那天说的那句“我没那么多三年了”。中午,
她又发来一条消息。“快递小哥给我打电话,说家里没人,让我确认是不是地址错了。
”后面跟着一个大哭的表情。“他是不是还把这里当你家?”我回她:“让他放门口就行,
我晚上回去拿,你周末过来取。”她很快拒绝。“周末我不一定有空。”“你帮我拆了吧,
里面是文件。”我问:“拆了放哪儿?”她说:“你帮我放书房桌上。”发完这条,
显然才反应过来。又补了一句:“哦,书房没了。”消息后面跟了三个“哈哈哈”。
笑得一点也不真。“那你帮我拍个照发给我。”“我看一下是不是我要的。”下班回家,
门还是昨天那扇。锁还是那把。我站在门前,习惯性把指纹摁上去。“滴”的一声。门开了。
我犹豫了一下。又把门关上。伸出左手,对准“用户2”的那个位置。当然,
门锁没有给我任何回应。指纹对不上。我自己都觉得这个动作有点可笑。可我还是做了。
确认完“笑话”之后,我低声说了一句:“你早就搬走了。”声音闷在门与门框之间。
我重新用钥匙开门。进门之后,灯自动亮起。客厅空着。快递被物业照例放进门内。
一个扁扁的纸袋。我蹲下拆开。里面是她常背的那只布包。还有两本资料册。
我把东西整齐摆在厨房边那块台面上。手机对着拍了两张。发过去。
她回了一个“OK”的手势。后面没有再多一句。晚饭随便点了份盖浇饭。
筷子用完直接丢进垃圾袋。我站在阳台,低头看那盆濒临死亡的多肉。叶子发黄。
土干得发白。她之前说过:“等有空我要给它换个盆。”她现在确实“有空”来不了了。
我去厨房倒了半杯水。蹲在地上慢慢浇。水渗下去的时候,土里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很久没喝水的感觉。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跟这盆多肉差不多。到了晚上十一点,
我才想起玄关那个门锁。我站在门口,把手机里的说明书调出来。
一点点翻到“删除用户”的那一页。屏幕上的步骤简单得离谱。“长按设置键三秒。
”“选择要删除的指纹编号。”“按确认键。”“本地数据将无法恢复。
”我按下门锁的设置键。屏幕亮起来。我找到“用户2 SY”。
指甲贴着那个小小的垃圾桶图标。那一秒,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心跳的频率。“删掉,
她就彻底走了。”脑子里有个声音说。“但你不删,她也不会回来。”另一个声音接上。
两个声音吵了一会儿。最后,我手指往旁边挪了半厘米。点了退出。屏幕黑了。
门口又什么都没有。我靠在门上,缓了一口气。有点想自骂。钥匙都在我手里。
指纹也可以随时删掉。唯一删不掉的,是我每天还会下意识等那一声“咔哒”。
好像只要不动那一项,门就还是以前那道门。她只是不在今晚回家。不是彻底不回。
我知道这有多自欺。但人就是这样。物理上的钥匙可以归还。心里给出去的那把,
很难收回来。4她醉醺醺站在门口,伸手按下了那枚指纹她搬走之后,
房子安静了整整半个月。安静到什么程度。夜里十一点以后,
连冰箱压缩机启动的声音都显得突兀。下班回家,玄关一开灯,
只有一双男式运动鞋规矩排着。鞋柜上方空了一截,
原来堆她那些香薰蜡烛和小玩意儿的位置被我用来放账单。水费、电费、物业费,
叠得整整齐齐。我其实不是喜欢整齐的人。只是东西少到一定程度,乱都很难乱起来。
手机里的微信置顶还是没有改。她的聊天框安安静静躺在那里。我们并没有彻底断联。
偶尔会有一两条信息。“这边电费什么时候交?”“你帮我拍一下厨房燃气表读数。
”“快递又送你那里了。”对话越来越像两个合租过的前室友在交接遗留问题。字数不多,
情绪不多,全是信息。第十四天那天是周五。公司部门聚餐。
同事在群里狂刷位置和酒水照片。我坐在烧烤店角落,夹了一口肉,
突然看见朋友圈顶端跳出一条新动态。是苏一。那张图配得随意。一桌杂乱的盘子,
几瓶被拧开的啤酒。镜头角落露出一截漂亮的手腕。手腕上那根黑色发圈还在。
配文只有短短几个字:“新的开始,要喝一点。”后面跟了一个喝酒的小表情。
我盯着那张图看了几秒。同事拍了拍我肩膀。“兄弟,敬个酒啊。”我把杯子举起来。
喝到一半,胃里突然一股空落落的热。聚餐结束已经快十点。大家吵吵嚷嚷往地铁口走。
有人提议去KTV续摊。我找了个借口推掉,说家里有事。地铁到站,
我拎着一袋啤酒和一盒半价寿司回家。门口走廊空荡荡的。电梯口那盏节能灯感应到我,
亮了一下。我刷卡上楼,站在自己家门口。手伸到门锁前面,指纹刚要按下去,
整个动作停了一秒。黑色面板里,隐约映出我的脸。我想起那个没删掉的“SY”。
指尖悬空了一下,最终还是按在自己的指纹区。“滴。”门开了。
屋里还是那点安静得过头的空气。我把东西往餐桌上一丢。啤酒拉环拉开,气泡冲出来。
寂静里多了一点嘶嘶声。电视没开。客厅墙上挂着的那幅小画,是某次她跟同事去市集玩,
顺手买回来非要我报一半钱的。画上的房子有一扇蓝色小门。门口挂着风铃。
那时候她指着画说:“你看,多像我们家。”现在看起来,一点都不像。
喝到第二罐啤酒的时候,手机突然震了一下。屏幕亮起来,是一个来电。来电人是“苏一”。
我盯着那个名字,到第三声铃响才接起。“喂?”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一些。
电话那头有点嘈杂。像是在路边,风从话筒那边刮过来。“喂……你睡了吗?
”苏一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发飘。尾音拖得长长的。“还没。”我下意识站起来,走到阳台。
“你那边在哪儿?”“我在……”她停了一下,似乎在看什么。“我在楼下。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楼下?”“你家楼下。”她补了一句。“刚下车。
”心里“咚”地一声落下去。我一边换鞋,一边问:“你怎么跑这边来了?
”“打车打习惯了。”苏一笑了一声。笑里夹着一点气泡水似的晕。
“我报地址的时候没反应过来。”“司机说‘老地方’,我就说‘对’,然后人就到了。
”她那边传来拖行李箱的声音。我直接挂了电话。按电梯的手有点抖。
电梯在十几层磨磨唧唧。数字一格一格往下跳。
脑子里乱七八糟地闪过很多画面:她站在门口。她半躺在沙发上看剧。她蹲在玄关系鞋带。
电梯门打开的时候,我几乎是小跑出去的。楼道灯因为感应器,慢半拍亮起。拐角处,
一个熟悉的身影靠在墙边。羽绒服拉链没拉好,围巾散在胸前。苏一单手扶着墙,
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带轮子的行李箱。箱子看起来不重,更像是工作用的拉杆包。
见到我的时候,她眨了下眼。“原来你真的还住这儿。”她嘴里呼出的白气在空气里散开。
“废话。”我走过去,把行李箱接过来。“还指望你回收房租吗?”她低头笑了一声。
笑得有点慢。一股酒味顺着呼吸飘过来,不算难闻,有一点水果味。“喝了多少?”我皱眉。
“没多少。”她抬手比了比。“就……这一点。”指尖间隔不到三厘米。
“那你现在连自己家地址都想不起来?”我把行李拖到电梯口,回头看她。苏一靠在墙上,
眼神还算清醒。“想起来了。”她说。“可我下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栋楼。
”“然后就上来看看。”电梯门开了。我们进了电梯。一路无话。到了楼层,
出来就是熟悉的走廊。她走在我右后方半步。脚步不稳不乱。到门口,她下意识往前一步。
还没等我拿出钥匙,苏一已经抬手去按门锁。指尖摁在那块玻璃面板上。“滴”的一声,
门锁轻轻一响。“验证通过。”门开了。我愣在原地。玄关灯自动亮起来,
把我们俩的影子拉进屋里。苏一回头看了我一眼。那一眼里有一点得意。
也有一点被自己吓到的惊讶。“你居然没删。”她晃了晃按过指纹的那只手。
“我以为你这种人,动作一向很利落的。”我喉咙紧了一下。“懒得搞。”我别过脸,
换了个很轻松的说法。“设置太麻烦。”“长按三秒,选用户,按确认。”她反驳得很快。
“这点复杂度你都嫌麻烦?”我被噎了一下。这操作说明,显然也被她认真看过。“进来吧。
”我把拖鞋踢出来,丢给她一双。“站门口容易被人当成小区鬼故事主角。”“也不错。
”苏一弯腰换鞋。“‘前女租客深夜站在原住处门口,结果发现指纹还活着’。
”“标题挺吸引人的。”“别给自己乱安人设。”我说。“你最多算‘前同住者’。
”“普通室友。”她抬头看我。那一瞬间,眼神有点落空。“普通?”苏一重复了一遍。
“那可真是……挺普通的。”客厅依旧空。只有那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她搬走之后,
我一直没买新的东西。冰箱里有半盒牛奶、一盒鸡蛋和前两天没吃完的外卖。
我去厨房倒了杯温水。“先喝水。”“醉成这样,明天得头疼。”苏一接过杯子,捧在手里。
杯壁有点烫。她喝了一小口,抬眼打量了一圈客厅。“你还是没买沙发。”“懒得选。
”我靠在厨房门框上。“况且,你那会儿老说这沙发太占地方。”“现在地方给你腾出来了。
”她笑了一下。“我那时候要是知道自己会搬走,肯定不吵这件事。”“吵过的东西,
总觉得算在自己名下。”这话说完,空气里突然多了一层薄薄的东西。我听得懂。
她也知道我听得懂。半杯水下去,酒意被压下一点。苏一坐在唯一一把椅子上,
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划。“你刚刚是不是在喝酒?”她问。“闻到了?”“啤酒味蛮明显的。
”她点点那只空杯子。“你以前一个人不会在家喝酒。”“谁规定的?”我反问。“你。
”她把我多年前说过的话原样还了回来。“你说一个人在家喝酒,
太像电视剧里的中年危机情节。”“你说你还没到那个岁数,不想活成那样。
”我被她这番记忆翻找弄得有点窘。“那你现在怎么看?”我问。
“现在觉得……”她想了想。“你有点提前实习中年。”我忍不住笑了一声。笑出来的时候,
眼眶酸了一下。“你呢?”我反问。“喝完酒往旧地址跑,很像狗血片里女主角。
”“可我只是报错了地址。”苏一举手投降。“司机问‘去老地方?’,我说‘嗯’,
嘴巴比脑子快。”她顿了顿。“不过,我好像……确实是想过来看看。
”这句比前面那句轻得多。轻到如果不认真听,可能会当成酒后随便说的。我没拆穿。
“你现在家在哪一站?”我问。“离公司两站地铁。”她报了一个小区名,
是我完全没概念的那种新盘。“那我一会儿送你回去。”“这种时间打车不难。
”“我自己回去就行。”她摇头。“我来这边,本来就是顺路。”顺路。
这个词用得有点奢侈。从一个新地址打车到一个旧地址,再回去,哪里顺路了。
我没跟她较真。“指纹我明天删掉。”我开口。不知是在对她说,还是对自己说。
苏一看着我,眼神里有一点游离。“随你。”她低声说。
“我就是上来确认一下这道门还长这样。”“确认完了,可以彻底改地址了。
”她说得云淡风轻。手指却无意识地摁了摁杯壁。那动作很像刚刚摁门锁的时候。十点半。
我们两个人坐在这间半空的屋子里,彼此都知道这场“误打误撞”不算完全意外。
墙上的钟滴答滴答。每一声都把沉默敲得更明显。“那盆多肉呢?”她突然问。
声音有一点小心。“还在阳台。”我说。“快死了。”“你没浇水?”“浇了。
”“但你也知道,我这种水平,能让它撑到现在已经很给面子。”她站起来,自己走去阳台。
玻璃门拉开一条缝。凉风混着城市里散漫的烟火气钻进来。阳台尽头,小小的花盆安静蹲着。
多肉叶子皱缩,色泽发灰。苏一蹲下来,用手指轻轻碰了一下叶片。“其实还没彻底死。
”她说。“有几片还算硬。”“那就交给你了。”我靠在门边。“你新家再养一盆新的。
”“它跟你更熟。”“我现在连自己家门都报错。”她苦笑。“你确定要把植物交给这种人?
”她站起来,靠在阳台栏杆上。视线越过楼下的车流。“我搬走那天,
差点忘了跟这小东西道别。”“结果还是没道。”“你已经道了。”我说。“刚才那一下,
就挺像。”苏一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尖还留着刚刚碰过叶子的灰。
她把那点灰轻轻在裤缝上蹭掉。“你明天真打算删指纹?”她突然问。这次视线正面撞上来。
我没躲。“要删。”“总得有个节点。”“那就删吧。”她点点头。“反正,
我现在回家的时候,已经习惯掏钥匙了。”“指纹能不能开门,都跟我没关系。
”这话说得很理性。理性到让我觉得陌生。送她下楼的时候,楼道又安静下来。
我们谁也没再提钥匙和门锁。她在小区门口拦了一辆车。车窗摇下来的时候,
司机探头问:“去哪儿?”苏一报出了那个新的小区名字。声音清楚,没有一丝犹豫。
车开走之前,她朝我挥了挥手。动作不大,却很利落。
像是在告别某一段已经确认结束的生活。我站在原地,看着尾灯拐出小区。回家路上,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她发来一条消息:“刚刚忘记说,谢谢你没删。
”紧接着又来一条:“明天删也行。”“总要有人记得,我确实在这里按过手。
”我握着手机,笑了一下。笑里有一点酸。回到家门口,我把手摁在那块玻璃上。“滴。
”门照旧打开。这一次,我没有试图删掉任何人。我只是很慢地走进屋里。把钥匙放回桌上。
钥匙旁边,是手机屏幕里那两条还没来得及点开的消息。
那一刻我意识到一个事实:物理上的钥匙和指纹都可以归零。苏一留在这扇门上的痕迹,
早就不只是一串数据。5第一次带别人进这扇门,
她却发来一句“到家了吗”苏一来按指纹那天之后,我们又沉默了一阵。不是吵架那种冷战。
更像各自退回到新的生活里,把对方放在一个不打扰的位置。偶尔会冒出几条信息。
“物业费单子拍一下。”“燃气有没有人上门抄表?”“楼下便利店换老板了?
”她问得不多。我回得也不多。每一句都稳稳停在“前同住者”的边界上。
时间往前推了一个多月。天气开始回暖。楼下超市把草莓摆到门口,
地铁早高峰里穿短外套的人逐渐多起来。同事们的状态也从“冬眠”切换成了“谈恋爱季”。
有女同事拉着我填问卷。说是公司搞的什么“内部社交小程序”,
可以匹配饭搭子和运动搭子。我随手点了几个选项,全当给产品经理贡献一点数据。
没想到一周后,中午饭点,HR给我发了一条消息:“听说你想扩大社交圈?
”“要不要认识一下我们市场部的新人?”后面还跟了个暧昧的笑脸。我看了一眼消息列表。
苏一的聊天框安静躺在最上面。下面跳出来一个陌生的头像请求添加:“市场部-林宁。
”备注写得规规矩矩。我点了通过。
林宁很快发了一句:“听说你是我们公司‘传说中的做PPT高手’?
”后面跟了一个鞠躬的小人。我回她:“传说这种东西,听听就好。
”她回了一个“哈哈哈哈”。笑得比句子多。我们约在公司楼下吃午饭。那天阳光很好。
风吹过来,没那么冷了。林宁穿了一件浅色风衣,头发随随便便扎在脑后,
露出一截细长的脖子。她说话速度不快,喜欢用手比划。笑起来的时候,
眼角有两条很浅的细纹。很真实。“你现在一个人住?”她夹菜的时候随口问。“算是。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