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博雅推书!手机版

博雅推书 > > 乡野奇途李二柱二柱热门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乡野奇途(李二柱二柱)

乡野奇途李二柱二柱热门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乡野奇途(李二柱二柱)

用户68616352 著

穿越重生完结

金牌作家“用户68616352”的穿越重生,《乡野奇途》作品已完结,主人公:李二柱二柱,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穿越者的新旅程,,,,,,,,,,,,,,,,。。,,,,,,。。,,,,,,,,,,,,,,,,,,,,,,

主角:李二柱,二柱   更新:2025-10-28 17:48:4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鸡叫头遍时,李二柱就醒了。

灶房里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他娘正蹲在灶台前生火,手里攥着两根细柴,划了好几下火折子都没点着。

李二柱凑过去,接过火折子轻轻吹了吹,火苗"腾"地窜起来,映亮了他娘眼角的红血丝。

"醒了?

"他娘声音还有点哑,"锅里馏了昨晚剩的玉米饼,垫垫肚子。

"李二柱嗯了声,目光落在灶台上——昨天那个黑屏的手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豁口的粗瓷罐,里面盛着半罐糙米。

他摸了摸口袋,钱包和身份证也没了,只有裤兜里揣着的半截打火机,是昨晚慌乱中没丢掉的。

"二柱,"他娘往灶膛里添着柴,"等会儿见了里正,说话客气点。

咱现在是寄人篱下,得懂规矩。

""知道了娘。

"他应着,心里却打鼓。

里正这词儿,他只在古装剧里听过,说白了就是村长。

可这光绪年间的村长,跟现代的村干部能一样吗?

院门外传来脚步声,李老实扛着锄头走进来,背后还跟着个半大孩子,梳着冲天辫,手里攥着个红布包。

"二柱,收拾妥当了?

这是俺孙儿狗剩,让他领你们去里正家。

"那孩子怯生生地抬头,看了李二柱一眼又赶紧低下头,小手把红布包攥得更紧了。

李老实拍了拍孩子的头:"这是李二柱和他娘,你叫叔和婶就行。

""叔...婶..."狗剩声音细得像蚊子哼。

李二柱蹲下来,从怀里摸出块水果糖——这是他昨天揣在兜里,准备赶集时吃的。

糖纸在晨光里闪着亮,狗剩的眼睛一下子首了。

"拿着吧,甜的。

"孩子怯生生地接过去,飞快地剥了糖纸塞进嘴里,腮帮子鼓鼓的,露出点笑容。

李老实哈哈笑起来:"这娃,见了糖就走不动道。

里正家就在村西头那棵老榆树下,青砖瓦房,好认。

"临走时,李二柱往褡裢里塞了两个玉米饼。

他娘从炕席底下摸出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她攒了半辈子的银镯子——这是当年嫁过来时带的嫁妆,昨天慌乱中竟没弄丢。

"带上这个,见了里正家的,递过去,多少是个心意。

"李二柱想说不用,可看着他娘坚定的眼神,还是把布包揣进了怀里。

跟着狗剩往村西头走,李二柱才算真正看清了这个年代的李家坳。

土路两旁是土坯墙,墙头上爬着牵牛花,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扛着锄头往村外走,见了他们都停下脚步打量,眼神里带着好奇。

"那是谁家的?

面生得很。

""听李老实说,是昨晚来的外乡人,想在咱村落户。

"议论声不大,却句句钻进李二柱耳朵里。

他娘紧紧攥着他的袖子,脚步都有些发飘。

李二柱放慢脚步,轻声说:"娘,别怕,咱又不偷不抢。

"说话间,就到了老榆树下。

那青砖瓦房确实扎眼,院墙是用碎石砌的,门口还蹲着两个石狮子,虽然雕工粗糙,却透着股威严。

狗剩指着门口说:"到了,里正爷就在里面。

"刚要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来个穿蓝布长衫的中年男人,留着八字胡,手里把玩着个油光锃亮的算盘。

"你就是李二柱?

"男人上下打量着他,眼神像秤砣似的,"进来吧,里正等着呢。

"院里铺着青石板,角落里种着几棵月季,正开得热闹。

正房里传来抽水烟的声音,一个老者坐在太师椅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端着个白瓷茶杯。

"坐。

"老者呷了口茶,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二柱拉着他娘在条凳上坐下,刚要开口,八字胡就端着个账本进来了:"里正,这是去年的粮税册子。

"老者摆摆手,示意他先出去,这才看向李二柱:"听老实说,你们想在村里落户?

""是,大爷。

"李二柱站起来,"俺们是从南边逃难来的,实在没地方去了,求您行个方便。

"他没敢说穿越的事——这话要是说出来,怕不是要被当成疯子。

老者眯起眼睛,目光落在李二柱他娘身上:"你婆娘看着不像遭过罪的,倒像是......""俺娘身子弱,"李二柱赶紧接过话头,"路上染了病,看着虚。

俺们啥苦都能吃,只要给口饭吃,绝不给村里添麻烦。

"他娘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从怀里掏出布包,双手捧着递过去:"里正爷,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老者掀开布包看了眼,银镯子在晨光里闪着光。

他没接,反而把布包推了回去:"李家坳虽穷,却不兴这套。

想落户也行,得按规矩来——认三户本家,分半亩薄田,春种秋收,该交的粮税一分不能少。

"李二柱心里一松,刚要道谢,老者又说:"不过,村里的地都分完了,你们要住,就得去村东头那间废弃的碾房。

""碾房?

"李二柱愣了下。

"那房子是前几年张屠户家的,后来他搬去镇上了,就空下来了。

"老者放下茶杯,"屋顶有点漏,墙角也塌了块,你们要是能修,就住着。

"这条件算不上好,可总比睡露天强。

李二柱赶紧点头:"能修,能修!

谢谢您里正爷!

""别忙着谢。

"老者站起身,"三天后带你们去认本家,这三天你们先把房子拾掇出来。

对了,"他突然看向李二柱,"你会啥手艺?

"李二柱想了想,他在现代是干装修的,会砌墙抹灰,还会点水电活——可这些在这年代说出来,怕是没人懂。

"俺...俺会点泥瓦活,能盖房子。

"老者眼睛亮了亮:"哦?

正好村西头的龙王庙漏雨,你要是能修好,这落户的事,我亲自给你们办。

"从里正家出来,他娘才长出一口气:"这关总算过了。

"李二柱却皱着眉——龙王庙漏雨,这活儿听着简单,可他连水泥都没有,咋修?

狗剩还在门口等着,嘴里的糖早吃完了,正眼巴巴地看着他们。

李二柱摸了摸他的头:"领俺们去碾房看看吧。

"碾房在村东头的老槐树下,果然破旧得厉害。

屋顶的茅草烂了大半,露出黑黢黢的椽子,墙角塌了个大洞,往里灌着风。

屋里堆着些烂木头,墙角还有个石碾子,上面长满了青苔。

"这...这能住人吗?

"他娘眼圈又红了。

李二柱捡起块石头,在地上划了划:"能修。

娘,你去找点茅草和泥巴,俺去砍几根木头当椽子。

"他记得昨天来的路上,看见村后有片竹林,竹子倒是能当椽子用。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哗。

几个汉子扛着锄头往村外跑,嘴里喊着:"快去看!

张寡妇家的牛掉井里了!

"李二柱心里一动,拉着他娘就往那边跑。

到了地方,只见一口老井边围了不少人,张寡妇正坐在地上哭,井里传来"哞哞"的叫声。

"这井太深,牛太大,咋捞啊?

""要不就别捞了,反正也快淹死了。

"李二柱扒开人群往下看,井水快漫到牛脖子了,那牛还在扑腾,溅起不少水花。

"别让它乱动!

越动沉得越快!

"他吼了一声,转身问旁边的汉子,"有绳子吗?

越粗越好!

"有人递过来根麻绳,李二柱接过来,又让人找来两根长木头,搭在井口当支架。

"谁会游泳?

下去把绳子绑在牛身上。

"没人应声——这井水冰得刺骨,谁敢下去?

李二柱咬咬牙,脱掉外衣就要往下跳。

他娘赶紧拉住他:"你干啥?

不要命了?

""娘,救上来牛,咱在村里也好立足。

"李二柱掰开他娘的手,抓住绳子就往下滑。

井水确实冷,冻得他牙都打颤。

他游到牛旁边,搂住牛脖子,让上面的人把绳子递下来,绕着牛肚子捆了三圈。

"啦!

"他喊了一声,抓住绳子往上爬。

上面的汉子一起用力,牛"哞"地叫了一声,被慢慢拽了上去。

等李二柱爬上来时,浑身都冻紫了。

张寡妇赶紧递过来件棉袄,哽咽着说:"大兄弟,你真是俺家的救命恩人啊!

"围观的人也纷纷点头:"这后生不赖,有本事!

"李二柱裹着棉袄,心里却暖烘烘的。

他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年代,光靠里正点头还不够,得让村里人真正接纳他们。

回到碾房时,太阳己经老高了。

他娘烧了锅热水,让他赶紧泡泡脚。

李二柱坐在门槛上,看着院里的石碾子,突然觉得这碾房也没那么难修了。

"娘,"他舀了瓢热水,"等修好了房子,俺就去修龙王庙。

等站稳了脚,咱再想别的。

"他娘点点头,眼里闪着光:"嗯,娘信你。

"远处传来了敲锣声,有人在喊:"各家各户注意了,下午去晒谷场领种子!

"李二柱知道,这是春耕的信号。

在这个光绪二十六年的春天,他的生存之战,才刚刚打响。

而他裤兜里那半截打火机,像是个秘密,提醒着他来自何方——也提醒着他,必须在这里活下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