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的银杏林被一层薄雾笼罩,金黄的叶片上凝着晨露。
路知晓赶到时,黄晓嵘己经站在林间空地上,正闭目调息。
“嵘姐早。”
路知晓轻声问候,生怕打破了这份宁静。
黄晓嵘缓缓睁开眼,嘴角含着一丝笑意:“早。
昨天讲的阴阳之理,可有所悟?”
路知晓点头:“我想了一整天。
特别是阴阳相济的概念,让我联想到自动控制中的负反馈机制。
系统要稳定,就需要相互制约的因素达到平衡。”
黄晓嵘眼中闪过惊喜:“举一反三,很好。
今天我们要继续深入,讲一讲什么是‘易’。”
她示意路知晓在石凳上坐下。
“易?”
路知晓好奇地问,“是《易经》的易吗?”
“正是。”
黄晓嵘拾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写下一个“易”字,“你看这个字,上面是‘日’,下面是‘月’。
把日月两字立在一起就成了‘易’字。”
路晓知专注地看着那个字,忽然恍然大悟:“所以易就是日月,代表阴阳?”
“不错。”
黄晓嵘赞许地点头,“易指日月,日为阳,月为阴。
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刚为阳,柔为阴。
凸而为阳,凹而为阴。
进为阳,退为阴。
昼为阳,夜为阴。
一正一反,一奇一偶,对立的两面互为阴阳,阴与阳分不开。”
她停顿片刻,让路知晓消化这些概念,然后继续道:“在太极之前,是无极。
无极者,混沌之世也。
此时无有日、月、天、地、风、云、雨、雷、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以及鱼昆虫等有生物和无生物,日月未明,阴阳未分,天地之体合而为一,清浊不分,昏昏蒙蒙。”
路晓知想象着那种混沌状态,不禁问道:“那无极怎么生太极呢?”
“问得好。”
黄晓嵘站起身,做了一个太极拳的起势动作,“无极不分阴阳,生太极后始分阴阳。
就像这样—”她的动作缓慢而流畅,“从静止到微动,从混沌到分明。”
“有了阴阳,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相互推进,又相互制约,产生了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论。”
黄晓嵘继续演示着基本的太极动作,“阴阳转化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其学说也就是《易》的辩证法和哲学思想。”
路晓知若有所悟:“所以《易经》不仅仅是占卜的书,而是讲述变化规律的哲学著作?”
“正是。”
黄晓嵘眼中闪着欣慰的光,“易,就是变化。
而太极拳,就是在身体动作中体现这种变化之道。”
她开始教授路知晓第一个正式动作:“来,跟着我做。
注意感受动作中的阴阳变化—动与静、虚与实、开与合。”
路晓知模仿着黄晓嵘的动作,虽然生涩,却格外认真。
在缓慢的动作中,他尝试体会那种阴阳转换的感觉。
“不要只模仿外形。”
黄晓嵘纠正着他的姿势,“要理解内在的哲理。
每个动作都有阴阳,比如前手为阳,后手为阴;实脚为阳,虚脚为阴。
阴阳互根,相互转化。”
路晓知调整着自己的动作,忽然联想到:“这就像电路中的交流电,正负交替,阴阳互转?”
黄晓嵘笑了起来:“很好的类比。
你能将所学联系起来,说明真正在思考。”
她继续指导着,“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包含着易理,包含着阴阳变化。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练出真正的太极,而不是空有其形的体操。”
晨光透过银杏叶的缝隙洒下来,在两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路晓知在黄晓嵘的指导下,慢慢体会着动作中的阴阳变化。
虽然他的动作还远不如黄晓嵘那般流畅优美,但己经初步感受到了太极的韵味。
课程结束时,黄晓嵘对路知晓说:“回去后不要急着练动作,多思考今天我讲的‘易’之理。
理解了这个,你的太极才能有魂。”
给你一本教材《太极拳与气功》,是太极大师胡转运、黄玮合著,作为我们以后学习太极的教材。
路晓知郑重地点头。
返回宿舍的路上,他看着东升的旭日,忽然对“易”字有了全新的认识。
日与月交替,阴与阳转换,这不仅是太极拳的核心,或许也是自己专业领域的奥秘所在。
银杏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千年不变的易理。
路晓知道,他的太极之路,才刚刚开始。
正所谓:《七律·悟易》金雾凝霜杏叶黄,启明易理溯阴阳。
日升月落寰宇律,坤转乾旋动静纲。
混沌初开生两仪,鸿蒙始判化千祥。
拳通电气参玄机,大道无形蕴八荒。
注:诗中“日升月落”对应易字日月结构,“坤转乾旋”演绎阴阳转化规律,“混沌初开”喻无极生太极之道,“拳通电气”双关太极与专业之融通。
尾联“大道无形”既合太极玄妙之境,又暗喻自然科学终极追求。
全诗紧扣易学阴阳相生相化之理,以传统律诗形式展现现代学科与古老哲学的对话。
最新评论